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97561
2025年09月03日
古之帝王治国,重在礼乐教化,以德服人。今看唐玄宗编《唐六典》,表面是完善制度,实则好大喜功,徒有虚名。古人设官分职,为的是安邦定国。唐玄宗搞这套,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显得自己很能干。 唐朝那时候已经走下坡路了。边疆不稳,内部腐败,老百姓日子不好过。皇帝不关心这些实际问题,反而花大力气编书。这就像现在有些领导,正事不干,整天搞些没用的文件。表面看着热闹,实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唐六典》里写了很多官员职责,规定得很详细。但问题是,这些规定根本没人认真执行。就像现在有些单位的规章制度,写得很好,但都是摆设。当时官场腐败严重,买官卖官成风。再好的制度,遇到这种环境也没用。 更可笑的是,这部书编完没多久,安史之乱就爆发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表面文章救不了国家。真正的问题不解决,搞再多形式主义都是白费力气。 现在有些人还把这书当宝贝,说它多么重要。其实想想就明白,要是真那么管用,唐朝怎么会衰败?历史证明,搞形式主义害人害己。与其花时间编这种书,不如老老实实解决实际问题。
唐六典
知书房
唐六典
李隆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三朝北盟会编
知书房
三朝北盟会编
徐梦莘 著
编年纪事本末类史书。南宋徐梦莘撰。250卷。成书于绍熙五年(1194)。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对金和战事,故名。梦莘(1126—1207)字商老,临江军清江县(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仕官。每念生逢靖康之乱,欲求亡国之由,乃撰此书。起政和七年(1117)海上之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上下46年,分上中下三秩,上为政和、宣和25卷,中为靖康75卷(末五卷为无年月可系之杂记),下为建炎、绍兴150卷。对宋、金通和、用兵之事,按年月日,悉为铨次本末。取材极宏富,凡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等,皆录载无遗。引用宋代官私书记杂考共286种,金国诸录10种,征引皆注明出处。全录原文,无所去取和论断,是非并见,同异互存,以备史家之采择,故以《会编》命名。详于宋金军事、外交活动,对当时政治、经济、地理、人物等亦多有反映。汴都丧败、南渡立国、治乱得失,循文考证,比事推求,皆可见其所以然。是研究宋、金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有光绪四年(1878)袁祖安木活字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许涵度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许涵度刻本。
三事忠告
知书房
三事忠告
张养浩 著
《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称。元张养浩撰。《牧民忠告》系任县令时著,二卷,分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居闲十章。《风宪忠告》为任御史时著,一卷,分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十篇。《庙堂忠告》为任参议中书省事时著,分修身、用贤、重民、远虑、调变、任怨、分谤、应变、献纳、退休十篇。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黄士宏合三书为《为政忠告》,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宣德六年(1431)李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有《贷园丛书》本。
宜都记
知书房
宜都记
袁山松 著
《宜都记》,亦称《宜都山川记》,是东晋袁山松(一作袁崧)任宜都(今属湖北)郡守时所作。原书已散佚,从唐代开始,陆续有人辑其佚文。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陶宗仪《说郛》等均有辑文。这里所选的三段文字,即参校各本辑文整理而成的。《宜都记》是较早的一部以记述山川为主要内容的地方志。其中对长江三峡的描写尤为精绝,为盛弘之《荆州记》写三峡所本,后又经郦道元加以扩充丰富,写进《水经注》。《宜都记》以文学的笔调写三峡山水之美,应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虽然全文已散佚,但从仅存的这几段来看,也足以说明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其审美眼光、文字技巧都是相当高明的。唯其如此,才为后人所称引,成为摹写三峡山水的范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3851
翻开《唐六典》,满纸都是朝廷机构的设置和官员的职责。一般人觉得它枯燥,我却困惑于它背后隐藏的东西。明明是玄宗时期编的,却非要假托周礼。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复古还是创新?有人说这是玄宗为了彰显盛世气象,可我觉得没那么简单。一个皇帝大费周章搞这么一套东西,总该有更深的用意。可惜史料太少,实在猜不透。
唐六典
知书房
唐六典
李隆基
知书客665767
"官有常职,位有常守,朝有定制,国有常经。" ——《唐六典》以简练精粹的笔法,勾勒出盛唐官僚体系的森严气象,这部集古代官制大成的典籍,不仅是唐代政治文明的璀璨结晶,更是后世追溯中华法系源流不可或缺的范本。
唐六典
知书房
唐六典
李隆基
知书客741830
呵,又见官场教科书。正着读是训诂,反着读是讽刺,摊开是官样文章,合上是厚黑大全。升官时可参详,贬谪时能解嘲。巧宦能学得玲珑,笨吏只看得晕头。春风得意时该翻,锒铛入狱时更该翻。求官不如求稳,求稳不如求缺。缺中见真章!尽是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倒把官场腌臜事说得清新脱俗。这般"忠告",究竟是劝人向善,还是教人作伪?
三事忠告
知书房
三事忠告
张养浩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