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53964
2025年09月03日
古之帝王治国,首重典章制度,如《周礼》六官分职,后世奉为圭臬。今观唐玄宗敕撰《唐六典》,以三师三公为纲,下辖六部二十四司,条分缕析,蔚为大观。此书虽托名注《周礼》,实则熔铸魏晋以来三百余年官制精华,诚为盛唐行政法典之典范。昔人谓"不读《唐六典》,不知宰相何以燮理阴阳",今细究其文,尤见其设计之精妙。三省六部之制,中书拟诏、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三者相维,既防专权之弊,又收行政之效,此等政治智慧,足令后世汗颜。 今之学者论及古代官制,往往流于皮相,或执拗于字句考据,或沉溺于职官表编制,鲜有能如《唐六典》编纂诸公,既通晓经史大义,又深谙实务操作者。书中于各官职掌规定之详,令人叹服。如吏部考功司核验官员"四善二十七最",户部度支司调度天下财赋,刑部比部司勾检天下赃赎,事无巨细,皆有理法可循。此等制度设计,非但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石,更为后世留下珍贵治理经验。 然今人读此书,常有隔世之感。或谓其繁文缛节不合时宜,或讥其理想色彩过浓。殊不知制度文明之演进,正在于取其精华。试看书中御史台"察院"监督百官、门下省"给事中"封驳诏敕等制,岂非现代监察制度之雏形?余每读至尚书省"都堂会议"决策机制,辄思当代集体领导制度,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今行政管理学科日新月异,然《唐六典》所蕴含的权限划分、流程管控、监督制衡等治理智慧,仍具镜鉴价值。尤可贵者,其将儒家伦理融入制度设计,使冷冰冰的条文充满人文温度。今之制定规章者,若只知效仿西方模式,而忽视本土治理传统,犹如舍自家珍宝而求他人瓦砾,岂非智者之失?《唐六典》这类典籍,非但法制史研究者当精研,凡有志于公共治理者,皆应置于案头时时参详。制度文明之传承,正在于古今对话之间得其神髓。
唐六典
知书房
唐六典
李隆基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三朝北盟会编
知书房
三朝北盟会编
徐梦莘 著
编年纪事本末类史书。南宋徐梦莘撰。250卷。成书于绍熙五年(1194)。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对金和战事,故名。梦莘(1126—1207)字商老,临江军清江县(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仕官。每念生逢靖康之乱,欲求亡国之由,乃撰此书。起政和七年(1117)海上之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上下46年,分上中下三秩,上为政和、宣和25卷,中为靖康75卷(末五卷为无年月可系之杂记),下为建炎、绍兴150卷。对宋、金通和、用兵之事,按年月日,悉为铨次本末。取材极宏富,凡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等,皆录载无遗。引用宋代官私书记杂考共286种,金国诸录10种,征引皆注明出处。全录原文,无所去取和论断,是非并见,同异互存,以备史家之采择,故以《会编》命名。详于宋金军事、外交活动,对当时政治、经济、地理、人物等亦多有反映。汴都丧败、南渡立国、治乱得失,循文考证,比事推求,皆可见其所以然。是研究宋、金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有光绪四年(1878)袁祖安木活字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许涵度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许涵度刻本。
三事忠告
知书房
三事忠告
张养浩 著
《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称。元张养浩撰。《牧民忠告》系任县令时著,二卷,分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居闲十章。《风宪忠告》为任御史时著,一卷,分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十篇。《庙堂忠告》为任参议中书省事时著,分修身、用贤、重民、远虑、调变、任怨、分谤、应变、献纳、退休十篇。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黄士宏合三书为《为政忠告》,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宣德六年(1431)李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有《贷园丛书》本。
五代新说
知书房
五代新说
徐炫 著
《五代新说》二卷,唐代徐炫撰。该书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及隋五代史实,分门别类为三十篇,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野史笔记。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3851
翻开《唐六典》,满纸都是朝廷机构的设置和官员的职责。一般人觉得它枯燥,我却困惑于它背后隐藏的东西。明明是玄宗时期编的,却非要假托周礼。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复古还是创新?有人说这是玄宗为了彰显盛世气象,可我觉得没那么简单。一个皇帝大费周章搞这么一套东西,总该有更深的用意。可惜史料太少,实在猜不透。
唐六典
知书房
唐六典
李隆基
知书客665767
"官有常职,位有常守,朝有定制,国有常经。" ——《唐六典》以简练精粹的笔法,勾勒出盛唐官僚体系的森严气象,这部集古代官制大成的典籍,不仅是唐代政治文明的璀璨结晶,更是后世追溯中华法系源流不可或缺的范本。
唐六典
知书房
唐六典
李隆基
知书客741830
呵,又见官场教科书。正着读是训诂,反着读是讽刺,摊开是官样文章,合上是厚黑大全。升官时可参详,贬谪时能解嘲。巧宦能学得玲珑,笨吏只看得晕头。春风得意时该翻,锒铛入狱时更该翻。求官不如求稳,求稳不如求缺。缺中见真章!尽是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倒把官场腌臜事说得清新脱俗。这般"忠告",究竟是劝人向善,还是教人作伪?
三事忠告
知书房
三事忠告
张养浩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