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68691
2025年09月04日
翻开傅昭的《处世悬镜》,就像在雾霭沉沉的清晨推开一扇斑驳的木窗,那些泛着铜绿光泽的处世智慧,既让人心生向往,又带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怅惘。这部看似教人明哲保身的典籍,细读之下却透着魏晋名士特有的矛盾气质——既想超然物外,又不得不与世俗周旋;既追求精神自由,又难逃现实羁绊。 书中将处世之道分为三境,恰似三条交错缠绕的山路,每条都通向迷雾深处。第一境讲"藏锋",字里行间都是刀刃入鞘的冷光。傅昭说"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这话听着通透,可细想又让人脊背发凉。就像竹林七贤中的阮籍,终日醉酒佯狂,看似潇洒,实则青白眼后藏着多少不得已。我们现代人何尝不是如此?职场里要藏起锋芒,社交中要收敛真我,这种带着痛感的智慧,像钝刀割肉般让人清醒又疲惫。最讽刺的是,当你真正学会藏锋时,可能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要拔出那把剑。 第二境论"知止",读来更像一声悠长的叹息。书中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这话在功利至上的时代显得尤为刺耳。看着身边人都在拼命追逐更多、更快、更强,突然有人告诉你见好就收,就像马拉松赛道上有人递来躺椅般荒诞。但转念想到那些被欲望反噬的案例,又不得不承认这种保守的智慧自有其道理。就像王羲之在兰亭雅集后的顿悟,再盛大的欢宴终要曲终人散。可问题在于,在这个鼓励无限扩张的时代,谁能准确判断何时该停下脚步?这种分寸感的把握,恐怕比勇往直前更需要勇气。 最耐人寻味的是第三境"守拙",看似最朴素,实则最艰难。傅昭说"大巧若拙",这让我想起陶渊明"守拙归园田"的选择。在崇尚机变的当下,保持本真反而成了最奢侈的处世之道。就像面对AI浪潮的冲击,我们既想拥抱科技便利,又害怕丢失人性温度,这种撕裂感让"守拙"变成了遥不可及的理想。书中那些劝人返璞归真的句子,读起来既像解药又像毒药,让人在向往之余更添几分无力感。 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傅昭的矛盾挣扎,他既想给后人指明道路,又清楚知道每条路都有其局限。这种坦诚反而让书中的智慧更显珍贵。当他说"处世不必求全,求全反致不全"时,分明是在劝慰那些在理想与现实间拉扯的现代人。我们何尝不是每天都在做选择题?要锋芒还是圆融,要进取还是知止,要机变还是守拙。这种选择困难,或许正是当代人最深的迷茫。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雾霭仍未散去。忽然明白这部古籍的价值不在于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让我们看清:处世本就没有完美方案,每个选择都伴随着相应的代价。这种认知带来的不是解脱,而是一种带着清醒的困顿——知道所有道路都有坑洼,却依然要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去。也许正如傅昭所言:"明镜止水以存心,泰山乔岳以立身。"在摇摆中寻找平衡,在迷茫中保持本真,这才是处世最深的学问。
处世悬镜
知书房
处世悬镜
傅昭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围炉夜话
知书房
围炉夜话
王永彬 著
《围炉夜话》是晚清近代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读物。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寓意深刻。修身处世三大奇书之一。《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宗旨,分别从修身、为学、处世、治家等多个方面,揭示人生的内在意义。全书共有二百二十一则,语言平实生动,短小精辟,见解独到,故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流传至今。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读《围炉夜话》,更有其深刻的意义。正如王永彬在文中所言: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著
东汉王符著。《后汉书·王符传》:“和、安(东汉和帝、安帝)之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30余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潜夫论》。”全书共10卷,36篇。其中《本训》提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宇宙生成论,因其将“道”、“器”并列,又有二元论倾向。《卜列》、《巫列》等篇批判了世俗迷信思想。其他大多篇章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从政治、经济到军事边防、风俗教化的各种弊端进行了广泛的评析。政治上继承先秦“民本”思想,强调“天以民为心”(《本政》),“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认为“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述赦》),应爱惜日力民时,使“民安静而力有余”(《爱日》)。书中伦理思想丰富,主要见于《论荣》、《考绩》、《思贤》、《慎微》、《爱日》、《交际》、《明忠》、《德化》等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潜夫论》“洞悉政体似《易言》而明切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有《汉魏丛书》、《四部丛刊本》,注本有清汪继培的《潜夫论笺》。收入《诸子集成》、《百子全书》。
孔丛子
知书房
孔丛子
孔鲋 著
人物故事集。 秦孔鲋(约前264—前208)著。六卷。鲋字子鱼,一名甲。孔子后代,居魏国,魏相子顺之子。承继家学,博通经史。秦并六国,奉诏赴朝廷,官拜少傅。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建议焚书。鲋既惧祖宗遗典灭亡无求,又怕坑儒惨刑,遂携弟子襄,潜居故里,将家中《论语》、《尚书》、《孝经》等书,深藏宅院壁中。然后隐于蒿山, 召弟子百人,亲授其书。陈胜起义,鲋出山为博士,从军反秦。晚年因目疾辞官。鲋闲居故里,搜辑自孔子以来五位先祖言行,成此编。汉时,孔子九世孙太常孔减以所著赋与诗合为一卷,称《连丛子》附其后。全书三万九千余字,二十一篇,有《嘉言》、《论书》、《记义》、《刑论》、《记问》、《杂训》等。主要记载孔子、子思、子上、子高、子顺言行事迹。因系孔氏后人追述先祖,故事真情切,生动感人。某些篇章,含有一定进步思想因素,客观上暴露贵族统治者的贪婪与残忍。写作上采取正面叙述人物言行与侧面评论相结合方法,既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又显示出很高艺术性。孔子形象尤为具体鲜明,不仅有圣人之表,而且有圣人之德。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274086
这本《处世悬镜》翻起来很腻味。市面上都说它教人圆滑处事,但其实全是些老掉牙的套话。作者把历史上那些精明的算计硬说成是智慧,把世故包装成高情商。最可笑的是书中那些"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废话,现在社会不吃这套了。与其学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如踏实做事。这本书也就是给那些想走捷径的人一点心理安慰罢了。
处世悬镜
知书房
处世悬镜
傅昭
知书客667857
处世奇书,人生指南。顺境可读,逆境更要读。年轻人该看,中年人更该看。初入职场时有用,身居高位时也有用。可以快速浏览,可以慢慢琢磨。放在床头常翻,带在身上随时看。学做人不如懂做人,懂做人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之道!书里每句话都像镜子,照出自己不足。看一遍有收获,看十遍大不同。做人做事,一本够用。
处世悬镜
知书房
处世悬镜
傅昭
知书客246340
傅昭此册虽薄,而字字皆处世之真诀也。观其立身箴言,无非"忍"为先,"让"为要,令人不禁掩卷长叹。老夫暮年重读,愈觉其言切中世情。寒门子弟欲安身立命,显宦权贵欲保全家业,莫不须循此道而行。然则物欲横流之世,能持此心境者鲜矣。每见世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卒致身败名裂,未尝不为之扼腕。所谓"悬镜"者,诚警世之明镜也。
处世悬镜
知书房
处世悬镜
傅昭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