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42480
2025年08月01日
《二京赋》以宏阔的笔触描绘长安与洛阳的盛况,却处处透露出张衡作为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不满足于简单的铺陈夸饰,而是将都城建制、礼仪典章、市井风貌等细节一一考证,这种实证精神在汉代辞赋中实属罕见。文中对两京建筑格局的记述,精确到每个宫门的方位与功能,让人仿佛能触摸到砖石的纹路,这种精确性显然来自作者长期观测天象养成的思维习惯。 赋中体现的讽谏智慧尤为精妙。张衡表面上极尽铺排之能事,实则暗藏规劝。当描写长安的奢靡时,笔锋忽然转向"民忘其劳,乐输其诚"的治国理想;在渲染洛阳的繁华时,又巧妙插入"奢不可逾,俭不能侈"的箴言。这种欲抑先扬的手法,既保全了帝王颜面,又传递了政治主张,显示出作者深谙"主文而谲谏"的劝谏艺术。 最令人称道的是其结构上的缜密构思。西京部分侧重物质繁华,东京部分突出礼乐教化,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二元对立的框架,暗合张衡浑天仪中阴阳相生的哲学思想。文中大量运用数字对仗,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的精准表述,既体现文学美感,又带有数学般的严谨。个人尤其欣赏他对市井百态的观察,那些贩夫走卒的叫卖声、工匠作坊的敲打声,都经过科学家的耳朵过滤,成为具有社会学价值的珍贵记录。 这篇大赋最终超越了一般颂圣文学的局限。当张衡描写灵台观测天象的段落时,文学想象与科学精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些关于星象的描写不是泛泛的比喻,而是包含着真实的天文认知。这种将实证思维注入文学创作的尝试,在两千年前的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二京赋
知书房
二京赋
张衡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魏文帝集
知书房
魏文帝集
曹丕 著
三国魏曹丕撰。曹丕,即魏文帝,字子桓,沛郡谯(今安徽亳县)人。建安二十五年代汉即帝位。曹丕在政治上继承曹操,利用吴蜀的矛盾和互相攻伐,使魏获得暂时安定。对于发展农业生产,也比较重视,所以郭沫若说他是“一位旧式明君的典型”。曹丕在文学上也是曹操的继承人。他的诗歌,形式多取材于乐府,与曹操相同;内容偏重抒情,写得缠绵悱恻,深婉动人,则与曹操有别。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而且完整的七言诗,《与朝歌令吴质书》、《与吴质书》是文笔优美的抒情散文,《典论·论文》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奠基的作用。因此,曹丕是建安时期有影响的文学家。《隋书·经籍志》载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现今流传的《魏文帝集》是后人辑录的,收辞赋散文约30篇,诗歌约40首。有明张燮所编《七十二家集》本,张溥所辑刻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近人丁福保所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本等。世传《魏文帝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二卷本,《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六卷本。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著
汉赋。西汉扬雄作。是汉代宫殿赋的代表作之一。《汉书·扬雄传》说:“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畴、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又说:“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峦、枝鹊、露寒、棠梨、师得,游观屈奇瑰玮,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周宣所考,般庚所迁,夏卑宫室,唐虞棌椽三等之制也。且为其已久矣,非成帝所造,欲谏则非时,欲默则不能已,故遂推而隆之,乃上比于帝室紫宫,若曰此非人力之所能为,党鬼神可也。又是时赵昭仪方大幸,每上甘泉,常法从,在属车间豹尾中。故雄聊盛言车骑之众,参丽之驾,非所以感动天地,逆厘三神。又言‘屏玉女,却虙妃’,以微戒齐肃之事。赋成奏之,天子异焉。”明代张溥曾评此赋说:“自比讽谏,相如不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此赋是扬雄随汉成帝郊祀甘泉宫归还后所作。赋中把天子郊祀的盛况铺张得恍若遨游仙境,并颂扬刘氏王朝地久天长。同时,赋中又贯串着讽谏之意。作者以天帝居住的“紫宫”比拟甘泉宫的规模气概,意在讽示帝王的过分奢丽;又从现实中的甘泉宫追溯到历史上夏桀的“琁室”和商纣的“倾宫”,讽示成帝当以亡国之君为戒,讽谕之意更为明显。在艺术上,此赋铺陈夸张,想象丰富,气魄宏伟,文辞流丽,但属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缺乏自己的特色。
哀秦二世赋
知书房
哀秦二世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见载。《汉书·司马相如传》曰:“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颜师古注:“宜春本秦之离宫,胡亥于此为阎乐所杀,故感其处而哀之。”文章先写离宫及其周围之景观,接着抒发秦代灭亡的感慨,并以今日二世墓地芜秽不修,魂魄飘零无着作结。(《史记》所载,此后另加五句喟叹性文字。)此文表现了痛惋至深的感情,对秦二世“持身不谨”、“信谗不寤”作了尖锐批评,并由此总结了国亡宗灭的历史教训。文章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渲染山之深,水之曲,竹树之繁茂,以造成一种似被历史遗忘的氛围,自然带出下面直抒胸襟的文字。其直抒中兼具评议成分,简明深刻,富有庄重感。对后世咏史作品有一定影响。
精选书评
知书客482855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张衡以如椽巨笔描绘的东汉盛世图景,在《二京赋》中化作一场穿越两千年的文字巡游,那铺陈扬厉的赋体长卷间,长安的宫阙与洛阳的街衢次第绽放,帝国的荣光与文人的忧思在骈俪辞藻中永恒定格。
二京赋
知书房
二京赋
张衡
知书客283293
自仲春至初夏,始竟张衡《二京赋》之读,凡五十余日。其文铺采摘藻,排比堆砌,似欲以鸿篇钜制炫人耳目。然细究其里,不过踵事增华,蹈袭扬雄《甘泉赋》之窠臼耳。所谓"体物写志",实则徒骋才藻,未得讽谏之旨。班固讥相如"劝百讽一",衡之赋殆又甚焉。己亥暮春,倦眼观书,终觉汉赋之弊,正在此等浮夸文字。
二京赋
知书房
二京赋
张衡
知书客195878
看了又看,想说点什么,又觉得没什么可说的。文字是好文字,但感觉差了一点什么。你要问我差了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也许是因为作者太爱用典了?或者是句式太规整了?读着读着就有点累。好处是确实能看出功力,坏处是这种功力让人有点负担。
王侍中集
知书房
王侍中集
王粲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