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26470
2025年06月22日
有人从《甘泉赋》中看到对宫廷生活的赞美。有人感受到描写技巧的精妙。但我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总觉得这文章写得太过刻意。每个字都在炫耀文采,反而让人感觉不真实。那些华丽的词藻堆砌在一起,像是在表演,不像在表达。两千年前的文学作品,现在读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时代变了,我们真的还需要为这样的"雅颂"感动吗?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反离骚
知书房
反离骚
扬雄 著
辞赋。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或称《反骚》。《汉书·扬雄传》引其“自序”言:扬雄每读屈原文“未尝不流涕……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㟭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后两篇已佚,《反离骚》独存。此文为扬雄早期之作品,写于阳朔元年(前24)尚居蜀时。文章模拟《离骚》之形式及词汇,表明了作者对屈原之态度:一方面同情屈原遭遇之不幸,受浊世陷害,为佞人小臣所谗。另一方面又批评屈原,谴责其未及早发觉楚王之昏暗,自丧芬芳,终于“投江而死”。扬雄认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汉书·扬雄传》)作者给屈原提个代称,说他是“湘累”。《汉书》颜师古注引李奇曰:“诸不以罪死曰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也。”扬雄虽承认屈原“竭忠诚以侍君”,但他早该“知众嫭之嫉妒兮,何必扬累之蛾眉”。故作者主张屈原当与“神龙之渊潜”一般,“俟庆云而将举”。对屈原最后决定自杀,作者说:“蹠彭咸之所遗”(投江而死),这是“弃由聃之所珍”。由为许由,聃为老子,皆为古代隐士。作者谴责屈原投江而死,不如二人隐德自珍,全身远祸,这些都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性。《反离骚》艺术成就不高,刘勰说“极思功寡”(《文心雕龙·哀吊》),诚为实论。
竟陵王集
知书房
竟陵王集
萧子良 著
南朝齐诗文别集。一名《萧竟陵集》。萧子良撰。萧子良字云英,齐武帝次子,封竟陵郡王。据《南齐书》本传,萧子良“所著内外文笔数十卷,虽无文采,多是劝诫”。《隋书·经籍志》著录《竟陵王子良集》40卷,两《唐书》著录《齐竟陵王集》30卷,宋代书目未见著录。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二卷。《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萧子良诗文较完备。
哀秦二世赋
知书房
哀秦二世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见载。《汉书·司马相如传》曰:“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颜师古注:“宜春本秦之离宫,胡亥于此为阎乐所杀,故感其处而哀之。”文章先写离宫及其周围之景观,接着抒发秦代灭亡的感慨,并以今日二世墓地芜秽不修,魂魄飘零无着作结。(《史记》所载,此后另加五句喟叹性文字。)此文表现了痛惋至深的感情,对秦二世“持身不谨”、“信谗不寤”作了尖锐批评,并由此总结了国亡宗灭的历史教训。文章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渲染山之深,水之曲,竹树之繁茂,以造成一种似被历史遗忘的氛围,自然带出下面直抒胸襟的文字。其直抒中兼具评议成分,简明深刻,富有庄重感。对后世咏史作品有一定影响。
精选书评
知书客349739
暮春时节,窗边细读《甘泉赋》,旬日乃竟。扬雄铺采摘文,极尽夸饰,描摹宫室之壮丽,铺陈天子之威仪,可谓辞藻赡富。然细味之下,终觉雕琢过甚,反失天然之趣。汉赋之弊,大抵如此。惟"翠玉之树,红罗之英"诸语,尚有清新之气,读之令人神往。壬寅春杪墨禅记于枕书轩。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知书客324597
"八桂挺秀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甘泉赋》以瑰丽辞藻构筑的琼楼玉宇间,流淌着汉代大赋的雄浑气韵,杨雄笔下的甘泉宫既是人间仙境的绮丽写照,更暗含对王道政治的深沉期许,其文字如璇室瑶台般璀璨夺目,在铺彩摛文的表象下,隐现着讽谏之旨的智慧光芒。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知书客714754
乙巳初春得览扬雄《甘泉赋》,阅旬日而竟。铺陈夸饰,动辄千言,徒以"甘泉"为题,实则极写宫室之美,郊祀之盛,堆砌辞藻,殆同獭祭。所谓"劝百讽一"者,终不免谀颂之讥。以子云之才,而作此等侍从文字,诚为可惜。昔人谓其"悔其少作",吾于《甘泉》一篇尤信之。丙午花朝日,孤山樵子批于西泠寓斋。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