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28068
2025年09月04日
有人从《鼎录》中读出了古代礼器的神圣威严。有人读出了器物铸造的工艺精髓。我翻开这部典籍,看到的是虞荔对历史细节的严谨记录。每一尊鼎的形制、尺寸、铭文都被准确记载,还原了古代祭祀文化的真实面貌。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这种对历史事实的忠实态度显得尤为珍贵。《鼎录》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了器物信息,更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学者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古今刀剑录
知书房
古今刀剑录
陶弘景 著
兵器史书。旧题梁陶弘景撰。弘景, 字通明,丹阳秣陵 (今江苏南京) 人。曾官齐奉朝请, 后辞官归隐句曲。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和医学家。是书一卷,所计共七十四事,皆刀剑之属, 其中记帝王刀剑自夏启至梁武帝四十事, 诸国刀剑自刘渊至赫连勃勃凡十八事, 吴将刀自周瑜以下十事,魏将刀自钟会以下六事。所记内容,证以唐李绰《尚书故实》 为据, 虽文字小有异同, 而大旨则无不合。但今所传, 内容多有考证不周者,亦有舛误、失真之处, 如将蜀将误入吴将中, 董卓、袁绍编入魏将中等, 故《四库全书总目》疑有后人窜作。但可借以考查古代兵器。今存 《汉魏丛书》本、《百川学海》本、《群芳清玩》本、《龙威祕书》本、《说郛》本。
禽经
知书房
禽经
师旷 著
《禽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鸟类文献。旧题春秋时师旷著,晋张华注。但《七略》、《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皆不见载。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列其目,称晋张华注。《文献通考》沿袭其说,显系宋人托名之作。今本《禽经》也非原来完本。北宋陆佃《埤雅》、南宋罗愿《尔雅翼》援引条目,均未见载于今本。今传主要版本有,左圭《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书内精要列述约近40种以上鸟类,首说神鸟凤凰:以下叙及乌、鵰、雉、雁、鹤、鹊、鸥、鸢、鸠、鹬、杜鹃、黄鹂、布谷、鹧鸪、白鹭、鹇鹭,等等,分别指出各鸟不同特征、形状、毛色、生活习性、饮食、繁殖生育、鸣叫特点。兼及异名、彩羽用途。
北山酒经
知书房
北山酒经
朱肱 著
3卷。北宋朱翼中著。朱翼中,名肱,字翼中,号大隐。《北山酒经》卷上是有关酒的总论,卷中介绍制曲法,卷下介绍酿酒法。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酿酒手工业史和科技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卷上简述中国的制酒史和饮酒史。提出“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的观点,强调酒的社会功能,认为酒是因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指出后世因酒误事引起祸害,是因为失去节制,而酒是没有错的。作者还引述《周礼》、《月令》、《说文》、《春秋纬》、《释名》、《齐民要求》等书中有关酒的记载,并对一些术语如“五齐”、“六七投”等作了解释。卷中介绍制曲法。先总论制曲的一般要领。其中讲到“伤热则心红”,引起现代酒史研究者的注意。不少学者认为可能是关于红曲制造的最早记录之一,因为做红曲的发酵温度要比做其他曲为高。接着介绍十二种制曲法,分为罨曲、风曲、䤖曲三类。罨曲的制造法是把生曲埋置在麦秸里,定时翻动。罨曲又可分为顿递祠发曲、香泉曲、香桂曲、杏仁曲四种。其中顿递祠发曲在制作时要用蛇麻,据专家考证即酒花。这一记载说明中国早在宋代就已经使用酒花酿酒。风曲的制造法是用树叶或纸张包裹生曲,挂在通风之处。风曲有瑶泉曲、金波曲、滑台曲、豆花曲四种。䤖曲的制造法是用草捂合曲团,生毛后去掉盖草。䤖曲有玉友曲、白醪曲、小酒曲、真一曲、莲子曲五种。卷下介绍酿酒法。作者先按一般酿酒顺序,叙述各道工序的操作方法。它们是:卧浆,淘米,煎浆,汤酒。如进一步加工,或按各种特殊的方法酿制,则可获得各种不同特色的酒。书中介绍了煮酒、火迫酒、曝酒法、白羊酒、地黄酒、菊花酒、酴醾酒、葡萄酒法、猥酒、神仙酒法、冷泉酒法等制酒方法。
精选书评
知书客633344
虞氏《鼎录》虽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读之令我怦然心动。其叙述九鼎流转,不独记器物形制,更见圣王气象。三代兴衰,尽在方寸铜铁之间。作者以朴质之笔,写就一部微缩的华夏文明史,令人想见金铭石刻之神圣。今人每追求鸿篇巨制,殊不知尺幅之中亦可藏天地之大。观此小录,当知治学不在卷帙浩繁,而在眼力独具,别有会心处耳。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客322619
伪作!古董之败笔。烦躁、枯燥、乏味!横着读生厌,竖着读更厌。详读不如略读,略读不如不读。博学者读之皱眉,浅学者读之昏睡。借酒消愁时别碰,春风得意时更别碰。寻鼎不如寻路,录器不如录心。此书所列各鼎,杂凑无章,真伪难辨,竟将民间传说与史实混为一谈。所谓"鼎"者,不过是一堆生锈青铜的流水账,比之《金石录》相去何止万里!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客548765
《鼎录》记载了古代鼎器的形制与历史,内容详实,考证严谨。书中对各时期的鼎进行分类描述,包括用途、铸造工艺和相关故事。这些记录对于研究古代礼制和金属工艺有重要价值。但部分细节与考古发现稍有出入,可能是传抄过程中的误差。总体来看,这是一部可靠的史料,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参考。书中体现出的实证精神尤其值得肯定。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