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32850
2025年09月04日
鼎中窥史,字字千钧。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茶经
知书房
茶经
陆羽 著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茶经》影响和倡导了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极大地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建立和发展。
茶疏
知书房
茶疏
许次纾 著
茶叶专著。明代 许次纾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1597)。曾由许世奇刊 行,现存明代陈继儒 《宝颜堂秘笈》本、喻政 《茶书全集》 本、沈津《欣赏篇》等刊本。许氏有嗜茶癖好,与深得茶理 玄旨,并与辟茶园在顾渚的姚绍宪相善。每逢茶期,次纾必 趋姚家品泉细啜,探讨品评,绍宪遂罄生平经验秘诀,悉以 相授。故次纾茶理最精,归著此书。凡一卷,约四千七百字, 分36则,论述产茶、品第、采制、收藏、烹点等茶事诸多 方面。其中,论述产茶与采制时有所得,推翻前人秋茶品质 差不宜采摘的说法,记述茶叶杀青粗茶用蒸、细茶用炒,为 我国最早记载的炒制绿茶方法,描述烹茶、品评茶汤的情况 尤为精细详尽,记录古人结婚以茶为礼,亦为前人所未言。 故 《东城杂记》评价《茶疏》:“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书前有万历丁未年 (1607)姚绍宪、许世奇 序,后有许次纾自跋。
洛阳牡丹记
知书房
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 著
欧阳修撰。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和《牡丹记跋尾》四部分。《花品序第一》,写天下牡丹不能与洛阳牡丹相敌,洛阳牡丹花果为天下第一,驳斥洛阳牡丹之美盛,乃因洛阳居九州之中、得中气之和的说法,并记20多种特著之花名。《花释名第二》,详记牡丹各种品种的得名之由来,花色之特点,尤见名贵品种的产生是人们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指出牡丹不载于文字,文人吟咏篇什不多。《风俗记第三》,记叙洛阳人爱花赏花之习俗和向朝廷贡花之事,并对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等方法,详加说明,反映出当时园艺栽培之技术。《牡丹记跋尾》则叙蔡君谟书此“记”于石的经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言不繁,说事明晰。知识性很强,文风也朴实自然。在结构和行文上对陆游《天彭牡丹谱》有影响。
精选书评
知书客633344
虞氏《鼎录》虽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读之令我怦然心动。其叙述九鼎流转,不独记器物形制,更见圣王气象。三代兴衰,尽在方寸铜铁之间。作者以朴质之笔,写就一部微缩的华夏文明史,令人想见金铭石刻之神圣。今人每追求鸿篇巨制,殊不知尺幅之中亦可藏天地之大。观此小录,当知治学不在卷帙浩繁,而在眼力独具,别有会心处耳。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客322619
伪作!古董之败笔。烦躁、枯燥、乏味!横着读生厌,竖着读更厌。详读不如略读,略读不如不读。博学者读之皱眉,浅学者读之昏睡。借酒消愁时别碰,春风得意时更别碰。寻鼎不如寻路,录器不如录心。此书所列各鼎,杂凑无章,真伪难辨,竟将民间传说与史实混为一谈。所谓"鼎"者,不过是一堆生锈青铜的流水账,比之《金石录》相去何止万里!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客264331
奇书也,《鼎录》之妙,令人拍案!轻抚书页,如触青铜古鼎,沉甸甸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此书可早晚读,可晴雨读,可焚香静读,亦可酒酣狂读。帝王将相读之见兴衰,文人墨客读之得气韵。失落时读之如饮醍醐,得意时读之若闻晨钟。藏鼎不如识鼎,识鼎不如懂鼎。懂鼎之道,尽在虞荔字里行间。三千年青铜文明,化作掌中一卷,快意!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