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13013
2025年09月04日
年纪渐长,越发觉得古人的智慧深不可测。翻开《水经注》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现代人究竟丢失了多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河流山川,是否也在某个角落默默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前两天路过家乡的小河,发现它已经干涸得不成样子。这让我想起郦道元笔下"河水清且涟漪"的描述,突然明白为什么祖辈们总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珍惜。原来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与自然相处的智慧。那一刻,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却又感到无比迷茫。 我们总说要发展经济,要建设现代化城市,可是当我们用钢筋水泥覆盖了整片土地之后,我们真的变得更幸福了吗?那些被填平的湖泊,被改道的河流,它们带走的不仅是水源,更是一种延续千年的生存哲学。《水经注》里记载的每一条水道,都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态智慧。 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可我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古人用脚步丈量山河,用心感受每一处水脉的走向;而我们开着导航却依然会迷路,对着手机地图却找不到北。这种反差让我时常困惑:我们究竟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 记得小时候,爷爷常带我去河边钓鱼。他会指着水流告诉我哪里是深潭,哪里是浅滩,哪些地方藏着鱼群。现在回想起来,那不就是最朴素的水文知识传承吗?可惜如今那条河已经变成了排污沟,爷爷教我的那些经验也再无用武之地。这让我想起《水经注》中那些精确的水文记载,它们不只是数据,更是一代代人积累的生活智慧。 现代科技让我们可以精确测量每一条河流的深度、宽度、流速,可我们却失去了理解河流灵魂的能力。郦道元用文字描绘的不只是水系图,更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当我们用卫星地图俯瞰大地时,看到的只是冰冷的线条和数据,再也感受不到"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诗意。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郦道元穿越到现代,看到我们这样对待他笔下的江河,会是怎样的心情?那些被他精心记录的水道,有些已经消失,有些被污染,更多的则被我们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这种失落感让我辗转难眠,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我们似乎总是找不到平衡点。 合上《水经注》,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我突然很想回到那个可以"临清流而赋诗"的年代。但转念一想,也许重要的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学会用古人的智慧来面对当下的困境。毕竟,河流会改道,文明要发展,但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永远不该改变。
水经注
知书房
水经注
郦道元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岭表录异
知书房
岭表录异
刘恂 著
地理杂志。唐刘恂撰。三卷。恂唐昭宗时人,曾为广州司马,官满居南海,遂作是书。原书早佚,今传本辑于《永乐大典》,共一百二十四条,约一万四千字。其中以记岭南《今两广)草木禽兽为主,兼及民族风俗。虽不分门列目,但各以类聚,别为上、中、下三卷。卷上记飓风、海潮、梧州对岸西火山、廉州珠、富州、宾州、澄州金、瑇瑁等特产和民族风俗为主。特别有关潮(今潮安)、循(今惠州)二州多野象,及潮循人捕象食鼻、云南豪族各家养象,负重致远,对研究我国古代象的分布、使用和自然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卷中多记岭南古代草花竹木果类等状况,其中尤以引进波斯枣、毕占国扁核桃及岭南佳果荔枝等,为岭南古代农作园艺和生物的重要资料。卷下主记南海各种鱼类、贝类、虫蛇共三十余种。对考查我国南海水产资源和陆生动物亦颇有意义。文字古雅,记载详赡,历为考据家引证,对考释古代岭南动植物有重要训诂名义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本。
始兴记
知书房
始兴记
王韶之 著
广东地方志。南朝宋王韶之撰。一卷。韶之字休泰,山东临沂人。曾官吴兴太守,祠部尚书。作者未至始兴,或从徐豁讨问故事,笔为是书。久佚。清曾创于道光间由《初学记》、 《水经注》、 《艺文类聚》、 《太平寰宇记》和《太平御览》等书辑为是编,共二十七条,约一千七百余字。所记为南朝宋始兴郡(今广东韶关)所辖曲江、桂阳、阳山、浈阳、含洭、始兴、中宿等七县山川故事。因原书早佚,体例卷帙无从考索,遂以类相从。是书为六朝旧帙,实为难得,对研究古代粤北山川、峡谷、石室、泉池和城镇变迁等颇有价值。有《岭南遗书》本,后附南海伍崇曜跋。
庐山记
知书房
庐山记
陈舜俞 著
名胜志。北宋陈舜俞撰。五卷。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庆历进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山阴知县。著有《都官集》。熙宁五年(1072),舜俞因不行青苗法谪官山南,与友人刘涣游庐山六十天,穷探极观,无所不究,于熙宁末撰成是书。约二万五千字。卷端有李常、刘涣二序。分总叙山水、山北、山南、山行易览、十八贤传、古人留题、古碑目、古人题名八篇。总叙山水篇引东晋僧慧远《庐山纪略》山北、山南记述作者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南行,沿途经过的寺、观、洞、穴等名胜古迹,历史故实。山行易览详记山中一百五十余风景点之间里程。十八贤传记,慧远、刘程之、雷次宗等十八位隐居庐山的人物传记。古今留题录唐以前三十三人歌咏庐山的诗歌。古碑目录有当时大平观、太一观、东林寺、西林寺、简寂观五座寺庙中唐五代前碑铭志文。古人题为颜真卿、韦宙、严续等十八位唐宋大臣题名刻石。史料丰富,考据精赅,为现存第一部庐山专志。宋本明初国内已无完帙,《四库全书》本为残本三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吴宗慈经友人于日本大谷大学借得足本,与日本收入《大藏经》的大正本及《四库》残本互校后收入《庐山志副刊》出版,是为善本,并附吴氏《宋陈舜俞庐山记合校序》。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5840
自开春至仲夏,断续读此《水经注》,历时四月有余。郦道元穷搜博采,备载天下水道,其志固可嘉也。然细究其中,山川方位时有错谬,源流考据亦多抵牾,令人疑窦丛生。每遇"水出某山"之语,辄检舆图比对,竟十之三四不能吻合。虽文采斐然,足称奇作,然以地理专书而论,恐未尽善。丙申暑月,筱堂搁笔于钱塘江畔,犹自怅然。
水经注
知书房
水经注
郦道元
知书客518120
妙哉,《水经注》!一部山河之魂,千载地脉精髓。可当游记品,可作地理考,可闲时赏,可急时用。文人墨客能得其雅,樵夫渔父亦获其实。失意时读它见天地宽广,得意时读它知自身渺小。寻仙不如访水,问卜不如察川。郦道元以水为经,以地为纬,织就华夏山河锦绣图。每读必有所得,每得必有所悟。水之灵动,地之厚重,尽在字里行间流淌!
水经注
知书房
水经注
郦道元
知书客633857
传世经典,震撼人心。《水经注》是写水的书,也是写人的书。平静时读,烦躁时读,都能找到答案。年轻人读得懂,老人也读得懂。失意时要读,成功时也要读。学地理不如懂地理,懂地理不如用地理。用书中的智慧活出自己的人生。简单,直接,有力。坚持读下去,你会变得更好。每一页都有力量,每句话都值得记住。这就是《水经注》的魅力。
水经注
知书房
水经注
郦道元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