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22873
2025年08月01日
药书,医者之宝典。利人、救人、活人!可白天看,可夜里看,可饭前看,可饭后看。闲暇时可看,忙碌时也可看。名医可得益,学徒也可得益。病入膏肓时需读,无病无灾时也需读。求医不如懂医,用药不如知药。知药之本!百味相生相克,君臣佐使分明。一味药能活人,一味药也能害人。看透这本,胜过十年行医。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颜氏家训
知书房
颜氏家训
颜之推 著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反经
知书房
反经
赵蕤 著
《反经》原名《长短经》,《长短要术》由唐代赵蕤著,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这是一部智谋奇书,因为主要讲帝王权谋、有资于治国之道。本书所讲帝王之道可分为“为政”、“王霸”和“治兵”三大部分。“为政”包括《文上》、《文中》、《文下》前三卷,主要讲帝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手段:如卷首《大体》篇即提出“天子拱己而正”的帝王为政之术,围绕这个问题,下文的《任长》、《品目》、《量才》、《知人》、《察相》、《论士》六篇都是从人才问题展开,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人则兴,失士则崩”,故帝王应掌握如何了解、鉴别、争取、使用人才。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
公孙龙子
知书房
公孙龙子
公孙龙 著
是战国时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所撰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又名《守白论》。《汉书·艺文志》著录14篇,后多散佚。今仅存《迹府》、《白马》、《指物》、《通变》、《坚白》、《名实》等6篇。其首篇《迹府》是后人辑录公孙龙事迹而成的传记,其余5篇均为探讨哲学和逻辑学问题的著作:《指物论》论述“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提出共相并非具体事物,但可概括许多特殊事物的观点;《白马论》论证白马非马、白马非白,严格区别事物的差别性;《坚白论》强调坚、白同时分离,可以独立自藏;《名实论》要求名实相符,强调概念的明确性固定性,强调立辞不得自相矛盾。这些,对我国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一定贡献,但其诡辩和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却不可取。该书持论诡诙,辩说奇特,是研究公孙龙名辩思想的可靠资料,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自唐以来,注释本书者甚多,以宋谢希深《公孙龙子注》较为有名。另有近人陈柱《公孙龙子集解》、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庞朴《公孙龙子译注》等注释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4696
药性赋不过区区数语,却敢妄谈药性,可谓胆大妄为。寒热温平之分,牵强附会;君臣佐使之论,更是穿凿附会。古人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岂是这般死记硬背可成?每每见人捧读此书如获至宝,便觉可笑。医道之精微,岂是一篇韵文可尽?其内容既无创见,文采亦属平平,竟被奉为圭臬,实在令人费解。此类粗浅之作,本不该流传至今,误人子弟。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客249475
"药本无毒,用之有度;病本无根,治之有方。"——《药性赋》以四言韵文道尽医理玄机,以简驭繁间将四百味药材性味归经娓娓道来,如见李时珍执青囊而立,似闻孙思邈捣药声铮然。此卷堪为岐黄门径之玉钥匙,使初学者得窥堂奥,令杏林老手常读常新,字里行间皆闪耀着天人相应的古老智慧。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客293181
在药铺的书架翻到这本《药性赋》,薄薄一册却沉甸甸的。别人都说这是学医的入门书,我却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坚持的力量。四百味药,每一味都写得明明白白。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古人用最朴素的话讲清了最复杂的道理。这让我明白,世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要你肯下笨功夫,像背药性一样逐个攻克,总能摸出门道。书小道理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药性赋
知书房
药性赋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