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01133
2025年09月04日
科学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信仰,巴斯卡医生如此证明着。他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却看不清自己的灵魂。那些精密的实验数据,何尝不是另一种执念?我们总以为真相就在眼前,却永远隔着培养皿的玻璃。左拉写的是科学,我看着却像人生。每个人都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在生活的迷宫里徒劳奔跑,既找不到出口,也回不到原点。所谓真理,不过是我们给自己编造的又一个幻觉。
巴斯卡医生
知书房
巴斯卡医生
埃米尔·左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知书房
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菲利普·罗斯 著
本书是美国当代文学泰斗菲利普·罗斯的一部纪实作品,荣获1992年度“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在本书中,震撼读者心灵的,是菲利普·罗斯在照顾父亲过程中的大量心理独白和日常细节,以及不断闪现的这个普通犹太人家庭生活的记忆碎片,时而幽默,时而忧郁,时而深沉…… 善于以长篇小说编织人性史诗(《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点》、《垂死的肉身》等)的美国当代文学泰斗菲利普·罗斯(Phillip Roth)在1991年意外地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视线凝聚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社会、宏大的命题,而是罗斯刚刚去世的父亲,一个平凡、卑微的犹太老头。 临终前的日子,他的一生像一条浸透了琐碎往事的河,在他和他的作家儿子眼前,半明半灭地流过。父与子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既亲密又陌生,既血肉相连又渐行渐远。当亲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所有的思索与拷问,所有的惶恐与悲伤,都逼得人透不过气来——哪怕这个人,是以冷竣著称的菲利普·罗斯。 作家罗斯和儿子罗斯在《遗产》的字里行间不停地互换,激情与理性时而鏖战、时而讲和,努力还原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足以让任何文字都相形见绌,也足以征服全美国最苛刻的书评人。1992年,《遗产》问鼎“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
哥萨克
知书房
哥萨克
列夫·托尔斯泰 著
托尔斯泰的小说大都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 作者在本作品中,为现代人描绘了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生存的画面,为身心憔悴、心灵疲惫的现代人预备了一剂镇痛良药。这部作品倾注着大师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与终极关怀,也体现了作家鲜明的人文生态思想。
巴黎
知书房
巴黎
爱弥尔·左拉 著
《巴黎》是爱弥尔·左拉创作的小说,是其《三城市》三部曲中的第三部。 本书通过募捐与赈灾穿梭于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的神父彼得的活动为中心线索,将资产阶级荒淫奢糜的生活和劳苦大众饥寒交迫的处境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精选书评
知书客204673
这本书看着不累,但让人想很多。故事讲一个医生和他的家族,还有他们面对的各种问题。左拉写得很真实,就像身边会发生的事。特别是关于遗传和命运的部分,让人忍不住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看完后好几天都在想书里的事。推荐给喜欢思考人生的读者。
巴斯卡医生
知书房
巴斯卡医生
埃米尔·左拉
知书客265074
世态炎凉中的人性光辉令人动容。狄更斯以尼克尔贝的成长历程为镜,犀利剖析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阶级矛盾与教育弊病。小说中斯奎尔斯的丑恶嘴脸与尼古拉斯的高尚品格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手法恰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
尼古拉斯·尼克尔贝
知书房
尼古拉斯·尼克尔贝
查尔斯·狄更斯
知书客336851
一个人能改过自新当然是好事。但哈代笔下的亨查德还是失败了。好像命运就是要和他作对。他努力做个好人,结果比从前更惨。小说想告诉我们什么?真的有人能逃脱过去的阴影吗?我看完只觉得生活就是这样,再怎么挣扎也没用。偶尔做对的事并不能改变什么。也许这就是人性吧,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真实的故事吗?
卡斯特桥市长
知书房
卡斯特桥市长
托马斯·哈代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