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62556
2025年09月03日
言子文学录满纸空谈,读来让人昏昏欲睡。言偃总爱装模作样地讲大道理,其实内容空洞无物。他那些所谓的治国之道,既没有实践价值,也缺乏深度思考。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爱说教。明明道理很浅显,非要绕来绕去说一大堆。更可笑的是,他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看完整本书,只觉得浪费时间。放在今天,就是典型的鸡汤文。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著
东汉王符著。《后汉书·王符传》:“和、安(东汉和帝、安帝)之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30余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潜夫论》。”全书共10卷,36篇。其中《本训》提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宇宙生成论,因其将“道”、“器”并列,又有二元论倾向。《卜列》、《巫列》等篇批判了世俗迷信思想。其他大多篇章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从政治、经济到军事边防、风俗教化的各种弊端进行了广泛的评析。政治上继承先秦“民本”思想,强调“天以民为心”(《本政》),“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认为“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述赦》),应爱惜日力民时,使“民安静而力有余”(《爱日》)。书中伦理思想丰富,主要见于《论荣》、《考绩》、《思贤》、《慎微》、《爱日》、《交际》、《明忠》、《德化》等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潜夫论》“洞悉政体似《易言》而明切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有《汉魏丛书》、《四部丛刊本》,注本有清汪继培的《潜夫论笺》。收入《诸子集成》、《百子全书》。
名贤集
知书房
名贤集
佚名 著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
论语集解义疏
知书房
论语集解义疏
皇侃 著
梁皇侃撰。十卷。南宋时已佚。唯唐时旧本流传于日本国,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则又由日本返回中国。皇侃序云:“门人痛微言一绝,景行莫书,于是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为实录,上以尊仰圣师,下以垂轨万代。按此书既是论难答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兹据江熙所集,皇侃《义疏》所引有十三家之多,即晋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弘(一说乃袁乔之误)、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怀、范宁、王珉(一作王琰)。今本皇《疏》于江《集》十三家中,唯蔡系、周怀、王珉三家不见称述。其引取诸通说在江《集》外者凡二十八家。何晏所集《鲁论》七家,又采《古论》孔注为八家,并何为九家;江熙所集十三家,并江为十四家;皇《疏》所引二十八家,并皇为二十九家;通为五十二家。
精选书评
知书客374094
自暮春开卷至仲夏掩册,两月方竟此书。言子之文论虽辑以为录,然篇章错杂,去取失当,疑有后人妄增者。所谓"文学"之论,不过掇拾前人牙慧,间以己意穿凿附会耳。考其议论,既无特识,亦乏体系,徒以藻饰文辞炫人眼目。编者自称承先贤遗绪,细察之实难副其名。若论学术价值,恐尚不及坊间寻常笔记也。甲午夏五倦翁识于沪上寓斋。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知书客682087
有人读《言子文学录》觉得它讲了很多大道理。有人觉得它写得很深奥。我看的时候却感觉很模糊,不知道它到底要说什么。书里的话都很有道理,可是放在一起就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候觉得懂了,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古人的智慧确实很深,但这样绕来绕去的表达方式,实在让人费解。现在的人都很忙,这么晦涩的书,真的能传下去吗?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知书客404620
言子上架书店时我曾仔细研读了两遍,旁人关注的都是所谓的"文学精粹",我却从字缝里看出这不过是堆砌唐宋旧学的陈词滥调。文人之间互相标榜的风气自古皆然,但这般刻意附庸风雅的伎俩放在今天更显拙劣。当世著书如过江之鲫,孰料有人的"文学"可以这般无病呻吟。最可笑的是竟还有人称之为"承袭正统",殊不知连明眼人读着都要犯困。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