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翻开范晔的《后汉书》,总有种迷失在历史迷雾中的恍惚感。这部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列"前四史"的巨著(《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记载着东汉195年的兴衰荣辱,却让我这个现代读者时常陷入困惑的漩涡。 那些密密麻麻的列传与帝纪,像是一幅幅斑驳的壁画,隐隐约约勾勒出东汉王朝的轮廓。范晔的文笔固然典雅凝练,时而如"明镜照形,往事知今"般通透,时而又似"飞鸢戾天,鱼跃于渊"般飘逸。但更令人困惑的是,这看似严谨的史书里,为何总飘荡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气息?范晔在序言中信誓旦旦要"实录",笔下却分明藏着对宦官外戚的咬牙切齿,对党锢名士的惺惺相惜。 读至《党锢列传》,那些"清议"之士的形象让人既敬且惑。他们标榜"澄清天下",可那些慷慨激昂的奏疏里,到底藏着多少私心与意气?范晔将李膺比作"百炼之钢",把范滂称作"岁寒之松",这般浓墨重彩的赞美,反让我怀疑起史家的客观来。而转至《宦者列传》,那些被描述得穷凶极恶的阉人,当真个个都是祸国殃民的罪魁吗? 最令人困惑的莫过于《皇后纪》。那些在深宫里挣扎的女性,时而被塑造成祸水,时而又被赞为贤后。阴丽华"婉嫕有礼"的背面,是否也藏着政治博弈的暗流?梁妠"称制终身"的传奇里,又掩盖了多少血腥与无奈?范晔写她们时,笔尖总在道德评判与事实陈述间摇摆不定。 合上书卷,满脑子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疑问。这部被历代推崇的史书,究竟有多少是冰冷的史实,多少是温热的私货?范晔在《逸民列传》里说"不为危言覈论",可字里行间分明溅落着时代的眼泪。金圣叹曾说《西厢记》是"天地妙文",而这部《后汉书》倒像是块棱角分明的多棱镜,每转一个角度就折射出不同的光斑。 最后想起书中那句"得失一朝,荣辱千载",忽然觉得历史与当下何其相似。我们今日的困惑,或许正是范晔当年的困惑。这部书写尽了东汉的兴衰,却给后人留下了更多待解的谜题。
后汉书
后汉书
后汉书
范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