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85951
2025年09月03日
翻开范晔的《后汉书》,总有种迷失在历史迷雾中的恍惚感。这部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列"前四史"的巨著(《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记载着东汉195年的兴衰荣辱,却让我这个现代读者时常陷入困惑的漩涡。 那些密密麻麻的列传与帝纪,像是一幅幅斑驳的壁画,隐隐约约勾勒出东汉王朝的轮廓。范晔的文笔固然典雅凝练,时而如"明镜照形,往事知今"般通透,时而又似"飞鸢戾天,鱼跃于渊"般飘逸。但更令人困惑的是,这看似严谨的史书里,为何总飘荡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气息?范晔在序言中信誓旦旦要"实录",笔下却分明藏着对宦官外戚的咬牙切齿,对党锢名士的惺惺相惜。 读至《党锢列传》,那些"清议"之士的形象让人既敬且惑。他们标榜"澄清天下",可那些慷慨激昂的奏疏里,到底藏着多少私心与意气?范晔将李膺比作"百炼之钢",把范滂称作"岁寒之松",这般浓墨重彩的赞美,反让我怀疑起史家的客观来。而转至《宦者列传》,那些被描述得穷凶极恶的阉人,当真个个都是祸国殃民的罪魁吗? 最令人困惑的莫过于《皇后纪》。那些在深宫里挣扎的女性,时而被塑造成祸水,时而又被赞为贤后。阴丽华"婉嫕有礼"的背面,是否也藏着政治博弈的暗流?梁妠"称制终身"的传奇里,又掩盖了多少血腥与无奈?范晔写她们时,笔尖总在道德评判与事实陈述间摇摆不定。 合上书卷,满脑子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疑问。这部被历代推崇的史书,究竟有多少是冰冷的史实,多少是温热的私货?范晔在《逸民列传》里说"不为危言覈论",可字里行间分明溅落着时代的眼泪。金圣叹曾说《西厢记》是"天地妙文",而这部《后汉书》倒像是块棱角分明的多棱镜,每转一个角度就折射出不同的光斑。 最后想起书中那句"得失一朝,荣辱千载",忽然觉得历史与当下何其相似。我们今日的困惑,或许正是范晔当年的困惑。这部书写尽了东汉的兴衰,却给后人留下了更多待解的谜题。
后汉书
知书房
后汉书
范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新唐书
知书房
新唐书
欧阳修、宋祁、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 著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欧阳修与宋祁皆有排佛的倾向,故《新唐书》不见玄奘、一行等佛门之事迹,无以反映盛唐时期的佛教史实。
史记
知书房
史记
司马迁 著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南史
知书房
南史
李延寿 著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精选书评
知书客877636
翻完《后汉书》,感觉古人写史书总有种奇怪的自相矛盾。明明写的是东汉腐败亡国,细看却处处在为皇帝找借口。范晔笔下的忠臣个个死谏,可皇帝照样吃喝玩乐。最想不通的是,书里把外戚宦官写得十恶不赦,可他们不都是皇帝自己提拔的吗?读完反而更糊涂了,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祸根。
后汉书
知书房
后汉书
范晔
知书客325454
范晔《后汉书》虽列正史,然其笔法实有可议。观其叙事,每好标新立异,刻意与班固《汉书》立异,致有失实之处。列传中推崇党人,或为借古讽今,未必尽合史实。至若文采飞扬处,又未免以辞害意,使人疑其所载。彼时修史本为政治服务,范氏之作,恐亦难逃此窠臼。后人读之,当知其非尽可信也。大抵史家执笔,终难逃时代之局限耳。
后汉书
知书房
后汉书
范晔
知书客278374
范晔《后汉书》实为史家绝唱,其叙事简净而不失丰赡,尤以列传最见功力。每读党锢诸贤传,未尝不掩卷太息,想见其为人。范氏善以细节传神,如写严光加足帝腹,光武笑曰"狂奴故态",君臣风云际会之状跃然纸上。至若独创《列女》《文苑》诸传,更见其史识超卓。虽文采稍逊马班,然裁剪得当,褒贬自见,足为后世治史者法。
后汉书
知书房
后汉书
范晔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