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93260
2025年09月04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集
知书房
诸葛亮集
诸葛亮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三都赋
知书房
三都赋
左思 著
中国古代骈赋。西晋左思作。分《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前二篇假设西蜀公子与东吴王孙争相称颂三国时蜀都益、吴都建业的形势、物产、宫室情况,末一篇则由魏国先生盛赞魏都建设及魏国政治措施,强调立国根本在于政治设施而不在自然条件。写于左思青年至中年时期,据传历时10载。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一作泰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家贫寒,晋武帝时,其妹芬以才名被选入宫,乃举家迁入京师。官至秘书郎。后辞官退隐,专攻典籍。数岁病卒。左思在当时就有文名,但其作品流传下来的仅有赋3篇(《齐都赋》、《三都赋》、《白发赋》)、诗14首。其中以《三都赋》和《咏史》诗最负盛名。
长门赋
知书房
长门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文选》见载。赋序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失宠,幽居长门宫,遂以重金请司马相如作赋,希图感动武帝,武帝读赋后复宠阿娇。古今一些学者据序中“孝武皇帝”谥号之起期晚于作者卒年,及“陈皇后复得亲幸”不符史实等,推断此赋为他人托名所作;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赋序或为托名者作,而赋的正文则“非相如不能作”(张惠言《七十家赋钞》)。文章首先推出一位精魂踰佚、形体枯槁的弃妇形象,点明因夫君恩爱转移和自己过于痴情造成了这位美人独居的悲剧。继而具体描绘其内心痛苦:她“登兰台而遥望”种种自然景观,将雷鸣误作君王车声,将风动误作牵帷人;她“下兰台而周览”深宫,更是触景伤情,“怅独托于空堂”;她又在洞房清夜抚琴抒怀,历数己过,于睡梦中与君王重逢;及至醒后伫望星空,终以“不敢忘(君)”煞尾。赋题取《长门》,固与陈后失宠有关,但并不囿于历史故事,而是概括了众多宫女的遭遇与痛苦,并寄予深切同情。朱熹《楚辞后语》曰:“此文古妙,最近楚辞。”赋仿楚辞之遣词造句与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以悲为美”的特征。尤善刻画心理,以实写虚,利用景物特征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委婉曲折,悲悽动人,在抒情小赋中别具一格,更不同于大赋的夸诞恢廓。此篇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反离骚
知书房
反离骚
扬雄 著
辞赋。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或称《反骚》。《汉书·扬雄传》引其“自序”言:扬雄每读屈原文“未尝不流涕……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㟭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后两篇已佚,《反离骚》独存。此文为扬雄早期之作品,写于阳朔元年(前24)尚居蜀时。文章模拟《离骚》之形式及词汇,表明了作者对屈原之态度:一方面同情屈原遭遇之不幸,受浊世陷害,为佞人小臣所谗。另一方面又批评屈原,谴责其未及早发觉楚王之昏暗,自丧芬芳,终于“投江而死”。扬雄认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汉书·扬雄传》)作者给屈原提个代称,说他是“湘累”。《汉书》颜师古注引李奇曰:“诸不以罪死曰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也。”扬雄虽承认屈原“竭忠诚以侍君”,但他早该“知众嫭之嫉妒兮,何必扬累之蛾眉”。故作者主张屈原当与“神龙之渊潜”一般,“俟庆云而将举”。对屈原最后决定自杀,作者说:“蹠彭咸之所遗”(投江而死),这是“弃由聃之所珍”。由为许由,聃为老子,皆为古代隐士。作者谴责屈原投江而死,不如二人隐德自珍,全身远祸,这些都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性。《反离骚》艺术成就不高,刘勰说“极思功寡”(《文心雕龙·哀吊》),诚为实论。
精选书评
知书客206729
智囊,千古之绝响。妙哉、奇哉、绝哉!可清晨研读,可深夜揣摩,可战时参考,可闲时品鉴。得意时当读,失意时更当读。帝王可取其谋略,布衣可学其修身。兵临城下时急需,太平盛世亦需。求神不如求己,问卜不如问策。问策之源!但见字字珠玑,又觉句句重负。为相者读之汗颜,为将者读之胆寒。智近于妖,忠近乎愚,令人既敬且畏,既慕且叹。
诸葛亮集
知书房
诸葛亮集
诸葛亮
知书客265240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千古名句道尽了诸葛武侯的智慧精髓。《诸葛亮集》将这位千古贤相的奏疏、书信、兵法、诫子书等珍贵文献汇于一册,字字珠玑,既是治国理政的宝典,又是为人处世的明灯。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窥见一个集智慧、忠诚、勤勉于一身的完整诸葛亮,其思想之深邃,谋略之高明,至今读来仍令人叹服。
诸葛亮集
知书房
诸葛亮集
诸葛亮
知书客893247
翻了几页《诸葛亮集》,很多人都在夸他神机妙算。但是我觉得他太固执了。北伐一次又一次,明知不行还要打。结果拖垮了蜀国。他的忠诚没问题,可是方法不对。君主信任他,他就该更务实。治理国家不能光靠理想。他的失败其实可以避免。这本书写得很好,只是看完了让人更生气。
诸葛亮集
知书房
诸葛亮集
诸葛亮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