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27479
2025年09月03日
陆羽《茶经》虽仅七千余字,却将饮茶之事提升至"经"的高度,其严谨考据令人叹服。书中对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九章的系统论述,实为后世茶道奠基。值得注意的是,陆羽将粗鄙的民间饮俗提炼为雅事,这种文化提升的功夫,恰是其最可贵处。全书既有农书般的实用,又具士大夫的雅致,唐代文人"精行俭德"的精神跃然纸上。茶之为道,自此始具规模,后世种种茶仪,皆可视为《茶经》的注脚。
茶经
知书房
茶经
陆羽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洛阳牡丹记
知书房
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 著
欧阳修撰。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和《牡丹记跋尾》四部分。《花品序第一》,写天下牡丹不能与洛阳牡丹相敌,洛阳牡丹花果为天下第一,驳斥洛阳牡丹之美盛,乃因洛阳居九州之中、得中气之和的说法,并记20多种特著之花名。《花释名第二》,详记牡丹各种品种的得名之由来,花色之特点,尤见名贵品种的产生是人们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指出牡丹不载于文字,文人吟咏篇什不多。《风俗记第三》,记叙洛阳人爱花赏花之习俗和向朝廷贡花之事,并对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等方法,详加说明,反映出当时园艺栽培之技术。《牡丹记跋尾》则叙蔡君谟书此“记”于石的经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言不繁,说事明晰。知识性很强,文风也朴实自然。在结构和行文上对陆游《天彭牡丹谱》有影响。
北山酒经
知书房
北山酒经
朱肱 著
3卷。北宋朱翼中著。朱翼中,名肱,字翼中,号大隐。《北山酒经》卷上是有关酒的总论,卷中介绍制曲法,卷下介绍酿酒法。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酿酒手工业史和科技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卷上简述中国的制酒史和饮酒史。提出“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的观点,强调酒的社会功能,认为酒是因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指出后世因酒误事引起祸害,是因为失去节制,而酒是没有错的。作者还引述《周礼》、《月令》、《说文》、《春秋纬》、《释名》、《齐民要求》等书中有关酒的记载,并对一些术语如“五齐”、“六七投”等作了解释。卷中介绍制曲法。先总论制曲的一般要领。其中讲到“伤热则心红”,引起现代酒史研究者的注意。不少学者认为可能是关于红曲制造的最早记录之一,因为做红曲的发酵温度要比做其他曲为高。接着介绍十二种制曲法,分为罨曲、风曲、䤖曲三类。罨曲的制造法是把生曲埋置在麦秸里,定时翻动。罨曲又可分为顿递祠发曲、香泉曲、香桂曲、杏仁曲四种。其中顿递祠发曲在制作时要用蛇麻,据专家考证即酒花。这一记载说明中国早在宋代就已经使用酒花酿酒。风曲的制造法是用树叶或纸张包裹生曲,挂在通风之处。风曲有瑶泉曲、金波曲、滑台曲、豆花曲四种。䤖曲的制造法是用草捂合曲团,生毛后去掉盖草。䤖曲有玉友曲、白醪曲、小酒曲、真一曲、莲子曲五种。卷下介绍酿酒法。作者先按一般酿酒顺序,叙述各道工序的操作方法。它们是:卧浆,淘米,煎浆,汤酒。如进一步加工,或按各种特殊的方法酿制,则可获得各种不同特色的酒。书中介绍了煮酒、火迫酒、曝酒法、白羊酒、地黄酒、菊花酒、酴醾酒、葡萄酒法、猥酒、神仙酒法、冷泉酒法等制酒方法。
鼎录
知书房
鼎录
虞荔 著
一卷。南北朝时期陈朝虞荔撰。虞荔,字山披,谥曰德,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梁朝时曾为中书舍人。陈文帝时召为太子中庶子,领大著作。因其母死于侯景之乱,由是终身布衣蔬食,不听音乐,受到文帝器重。《鼎录》为记载陈代以前历朝帝王、大臣所铸各种鼎类之书。记载从黄帝至陈宣帝所制之鼎,凡四十九事。简略记载制鼎之帝王,制鼎之时间,鼎之形状,所用材料,鼎之名称,鼎上所铸文字及字体,有的还记载了鼎所藏之处。记载臣下所制之鼎,从姜太公至东晋王羲之,凡二十九事。只记载大臣的姓名、官职,鼎名,少数记载了制鼎原因,也不过只言片语。该书旧题虞荔为梁人,考《陈书》列传知其为陈人。其书序文所记夏鼎,应在黄帝条之后,疑为不识者移之书前而作序,可见此书流传既久,屡经窜乱,真伪已不可辨。又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出吴协《鼎录》一条,经考证,疑吴协可能因与虞荔字形相近而误。现存 《汉魏丛书》本、《秘笈》本、《群芳清玩》本、《龙威秘书》本、顾氏《四十家小说》本、《四库全书》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117583
在茶道的世界里翻找,典籍太多,数不过来。这本书在书店看过两遍,别人都夸陆羽懂茶,我却一直没搞明白他为什么把煮水说得那么玄乎。烧开水泡茶,真的需要那么多讲究吗?古人做事有时候太复杂,让人看不懂。也许他们那时候的水质不一样吧,但现在的自来水烧开不也一样能喝?
茶经
知书房
茶经
陆羽
知书客622335
开春至今,终得闲隙细读陆羽《茶经》,前后两月有余。其中备具、煮饮二章最为精要,反覆诵读数遍。陆子穷尽茶事,详录采造之法,细陈烹点之规,使后世知茶道本源。其用心之专,考据之精,令人叹服。书中所述茶器功用,今人已多不解,可见古法渐失。茶之为饮,始于解渴,终成雅事,读此经方知其流转之妙。壬寅暮春记于沪上小楼。
茶经
知书房
茶经
陆羽
知书客897796
这本《茶经》被捧得过高了,陆羽几乎被神化。人们盛赞他将饮茶提升为一种文化,可读来只觉繁琐做作。繁琐的器具、刻板的流程,把一件寻常事弄得无比复杂,仿佛不按他的规矩来就不配喝茶。茶本该是简单的快乐,何必套上这么多条条框框?这般矫揉造作,倒失了茶的本真。说这是茶道,不如说是束缚。
茶经
知书房
茶经
陆羽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