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56337
2025年06月25日
这本书很不好。杂乱、难懂、没用。从头看很累,从尾看更累。完整看浪费时间,分开看根本看不懂。高兴时看会更烦,不高兴时看会更烦。聪明人看不懂,普通人也看不懂。失败时不需要看,成功时更不需要看。信神不如信自己,读书不如多赚钱。这本书就是浪费生命。
申子
知书房
申子
申不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邓析子
知书房
邓析子
邓析 著
二篇,春秋后期名家重要著作,邓析著。邓析的著述在汉以前流传情况不详。至西汉末刘向校书,“以相校除复重,为二篇”,其篇目为“无厚”、“转辞”。《汉书·艺文志》“名家”著录:“邓析二篇。”后隋唐史志俱录。然原书内容在汉以后渐散佚,仅存篇名。一般认为今本《邓析子》内容为隋唐之际人所伪撰。因今本不可据,故《邓析子》之学说,只能就汉以前其它书籍征引论述之言讨论。刘向云其书“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所谓“两可”,《吕氏春秋·离谓》记有邓析“两可之说”故事:言一物仅有一买方和一卖方,双方都急于成交。因买方急于买,卖方可以要高价而不急;买方也可因卖方急于卖,自己可以压价而不急。此两可之例是对矛盾的双方俱急这一角度开始分析,而得出俱可不急的结论,于是论题便显示为双方又急又不急。“是有(又)不是,可有(又)不可,是名两可”(鲁胜《墨辩注叙》)。书中另一重要内容为讨论“无厚”,“其论‘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同类”(刘向《校上邓析子叙》)。邓析此论的具体情况不见史载。但书中所提出的“无厚”命题,至战国时则成名辩学派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涉及哲学上“名”与“形”、“无穷大”与“无穷小”等关系。荀子说邓析“好治怪说,玩琦辞”,所指出的一些与邓析相关的论题,如“山渊平,天地比”之类,由于已为惠施等辩者所展开讨论,故其出自《邓析子》原书中的部分已难确认了。
睡虎地秦墓竹简
知书房
睡虎地秦墓竹简
佚名 著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慎子
知书房
慎子
慎到 著
战国慎到撰,一卷。《汉书·艺文志》著录42篇,今存七篇及一些佚文,内容多为法治理论,如云“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大君任法而弗躬”,“官不和亲,法不遗爱”等。 《四部备要》收入一卷之五篇,系明人搜集残缺,重为编次之本。 清有严可均所辑,收入《全上古三代文》;缪荃孙有据明慎懋赏刻本移写之藕香移钞本,此本附补遗、校记,涵芬楼影印并收入《四部丛刊》;马国翰《玉函山房丛书》亦有所辑。
精选书评
知书客699023
申子行法家之道,强法度之用,云“君人南面之术”,主“藏于无事,示天下无为”,是驭臣之权术! 要求君主“去听”、“去视”、“去智”,就是装听不见,装看不见,装不知道事情真相,避免暴露自己,使大臣摸不清君主的底细,没办法投其所好,这样大臣们也就没法掩盖他们自己的意图,而君主则可以辨别出忠臣和奸佞小人。
申子
知书房
申子
申不害
知书客321487
《申子》读了两遍,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权术与谋略。我却注意到韩昭侯的转变。他听不进反对意见,后来却开始接受申不害的直言。一个国君愿意改变自己,这比懂得权术更难。掌权者都有固执的一面,况且是一国之君。《申子》里这些细节,让我想到现实中那些始终不肯改变的人。简单的道理往往最难做到,韩昭侯能做到,所以韩国强盛一时。
申子
知书房
申子
申不害
知书客482156
在书店里翻到《申子》,很多人觉得申不害的法家思想过于严厉,但我看到的是他对于规则的重视。那个年代,能提出一套完整的治国方法已经不易。他的理论虽然严格,但出发点是为了秩序和稳定。统治者愿意采纳他的建议,说明当时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改变。书里的内容让我想到,有时候看似冷酷的制度,背后可能是对公平的追求。
申子
知书房
申子
申不害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