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27188
2025年08月01日
有人从《长门赋》中读出陈皇后遭弃的哀怨,有人却读出汉代宫廷的森严制度。而我在细读这篇赋时,感受到的是一个失宠妃子用华丽辞藻包裹的锥心之痛。司马相如以铺陈的笔法,将长门宫的寂寥与主人公的绝望层层展开。这篇赋不仅展现了汉代贵族女性的生存困境,更体现了赋体文学"劝百讽一"的特点。透过千年的文字,我们依然能触摸到那个时代宫廷生活的真实肌理。作为汉代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不容忽视。
长门赋
知书房
长门赋
司马相如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上林赋
知书房
上林赋
司马相如 著
汉赋。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的司马相如传将《子虚赋》、《上林赋》连成一气,南朝梁代萧统编《文选》,始分为两篇,《子虚赋》收入卷7,《上林赋》收入卷8。据《西京杂记》所载,司马相如写此赋时,“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跃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可见其构思之苦。《上林赋》与《子虚赋》同为汉赋代表作,其内容上承《子虚赋》所述,当子虚、乌有二先生互相夸耀楚、齐时,亡是公以天子代表的身份,申明诸侯国应纳贡述职的道理,又极力渲染了天子上林苑的广阔和天子出猎的壮观。然后,笔锋一转,叙述天子对“大奢侈”幡然省悟,命令“解酒罢猎”,使子虚、乌有“愀然改容”,有所悔过。刘勰曾说:“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文心雕龙·诠赋》)而明人王世贞则在其《艺苑卮言》中说,司马相如此赋“材极富,辞极丽,而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意极高,所以不可及也”。《史记》、《汉书》本传指明:因司马相如在梁地作《子虚赋》受到汉武帝召见,他便“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以《上林赋》进呈,所以一般都将这两篇赋视为正续篇,往往一并论之。
江文通集
知书房
江文通集
江淹 著
诗文别集。南朝梁江淹(字文通)作。江淹文集最早为自己生前编定,《梁书·江淹传》:“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隋书·经籍志》所载不同:“梁金紫光禄大夫《江淹集》九卷。”注云:“梁二十卷,江淹后集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前后集各十卷。自宋代起,一般只著录十卷。现存江淹集有《自序传》说:“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但《自序传》写于35岁,其集中可考订写作年代者大都作于此前,此集当是“前集”,“后集”早已亡佚。江淹集现存版本有十多种。依照编排方式可分二类:一是按赋、诗、文大类编次,又按年代排列,如《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刻本《梁江文通文集》10卷(附清叶树廉辑《校补》1卷)、明万历间汪士贤辑刻《汉魏六朝名家集》本及元钞本;二是既分赋诗文大类又分章表启诏等小类,如明代张燮刻本《七十二家集》、稍后张溥辑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江醴陵集》(《四库全书》本作《梁江淹集》)2卷。《四库全书》所收《江文通集》4卷,为清乾隆间梁宾以张溥本为底本、用汪士贤本等校订刻印。明万历间胡之骥注刻的《江文通集汇注》,是现存唯一注本。此本共10卷,卷一、二收赋,卷三、四收诗,卷五至卷十收颂、赞、章、表等文,今由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李长路、赵威点校本,卷末附有“江文通集佚文”、“南史江淹传”,江淹作品于此大体齐全。
甘泉赋
知书房
甘泉赋
扬雄 著
汉赋。西汉扬雄作。是汉代宫殿赋的代表作之一。《汉书·扬雄传》说:“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畴、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又说:“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峦、枝鹊、露寒、棠梨、师得,游观屈奇瑰玮,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周宣所考,般庚所迁,夏卑宫室,唐虞棌椽三等之制也。且为其已久矣,非成帝所造,欲谏则非时,欲默则不能已,故遂推而隆之,乃上比于帝室紫宫,若曰此非人力之所能为,党鬼神可也。又是时赵昭仪方大幸,每上甘泉,常法从,在属车间豹尾中。故雄聊盛言车骑之众,参丽之驾,非所以感动天地,逆厘三神。又言‘屏玉女,却虙妃’,以微戒齐肃之事。赋成奏之,天子异焉。”明代张溥曾评此赋说:“自比讽谏,相如不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此赋是扬雄随汉成帝郊祀甘泉宫归还后所作。赋中把天子郊祀的盛况铺张得恍若遨游仙境,并颂扬刘氏王朝地久天长。同时,赋中又贯串着讽谏之意。作者以天帝居住的“紫宫”比拟甘泉宫的规模气概,意在讽示帝王的过分奢丽;又从现实中的甘泉宫追溯到历史上夏桀的“琁室”和商纣的“倾宫”,讽示成帝当以亡国之君为戒,讽谕之意更为明显。在艺术上,此赋铺陈夸张,想象丰富,气魄宏伟,文辞流丽,但属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缺乏自己的特色。
精选书评
知书客421325
自初春细雨时至梅雨渐歇,始得诵毕此赋,竟百日有余。司马长卿作此赋为陈皇后解忧,文采斐然,辞藻华美,然深宫孤影,独对长门,读之未免惘然。假托他人失意之辞,实抒自家不遇之怀,千载之下犹闻叹息。至于比兴之婉转,声韵之铿锵,不过妆点耳。长卿未必解长门之苦,长门终成千古文人自伤之门也。壬寅初夏晦斋漫记于钱塘。
长门赋
知书房
长门赋
司马相如
知书客288674
历来读者多赞《长门赋》的辞藻华丽,文采斐然,我却更多关注陈阿娇的命运如何承载在文字里。陈皇后失宠的凄凉从字里行间渗出,司马相如将孤寂写得直白。大多数人只看到宫怨主题,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帝王制度下个人的无力感。文人的笔让失意者留下痕迹,这反而比辞句本身更具意义。司马相如写宫怨却不渲染情绪,克制中更见哀伤之深。
长门赋
知书房
长门赋
司马相如
知书客636365
这本赋又美又奇怪。好看吗?好像好看。懂了吗?其实不太懂。读着读着就迷路了。从开头看可以,从中间看也行,好像都对又好像不对。高兴时看了糊涂,难过时看了更难过。文人说它好,我却看不出好在哪。情书写得这么绕,真的有用吗?想看懂,但是看不懂。可不看又觉得可惜。到底怎么写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长门赋
知书房
长门赋
司马相如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