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76455
2025年09月04日
盐铁会议这场争论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毫无意义。桑弘羊那帮人打着为国理财的旗号,干的都是与民争利的勾当。他们用"本末"这种大道理来压人,实际上就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贤良文学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根本拿不出可行的方案。两边争来争去,最后什么问题都没解决。 最可笑的是那些所谓的"治国良策"。桑弘羊把盐铁官营说得天花乱坠,好像这样就能国富民强。实际上官府垄断经营后,东西越来越贵,质量越来越差。老百姓买不起铁器,只能用木头耕地。这种事情放在今天,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 书中那些辩论场景也够虚伪的。桑弘羊动不动就引用先王之道,其实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保住自己的官位。贤良文学更可笑,一边骂商鞅变法,一边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这种辩论纯粹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说"我就是想要权力"来得痛快。 最让人无语的是霍光。他表面上主持公道,实际上就是在和稀泥。盐铁会议开完,该垄断的还是垄断,该剥削的还是剥削。这种会议根本就是做样子,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盐铁论
知书房
盐铁论
桓宽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论语集解义疏
知书房
论语集解义疏
皇侃 著
梁皇侃撰。十卷。南宋时已佚。唯唐时旧本流传于日本国,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则又由日本返回中国。皇侃序云:“门人痛微言一绝,景行莫书,于是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为实录,上以尊仰圣师,下以垂轨万代。按此书既是论难答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兹据江熙所集,皇侃《义疏》所引有十三家之多,即晋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弘(一说乃袁乔之误)、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怀、范宁、王珉(一作王琰)。今本皇《疏》于江《集》十三家中,唯蔡系、周怀、王珉三家不见称述。其引取诸通说在江《集》外者凡二十八家。何晏所集《鲁论》七家,又采《古论》孔注为八家,并何为九家;江熙所集十三家,并江为十四家;皇《疏》所引二十八家,并皇为二十九家;通为五十二家。
荀子
知书房
荀子
荀况 著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说苑
知书房
说苑
刘向 著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成书于鸿泰四年(前17)。原20卷,78。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
精选书评
知书客915835
翻开《盐铁论》,通篇都是官民对喷。外人看热闹,看到桑弘羊为国敛财的狠劲,看到贤良文学为民请命的慷慨。我盯着看的是汉昭帝——他才十四岁,就敢让两拨人当面吵翻天。换成别的皇帝,早就把反对派拖出去砍了。从上往下看,争得越凶越说明朝廷有底气。这份容忍刺耳声音的耐心,比什么盐铁专卖更重要。搞经济的手腕可以学,这份气度却难模仿。
盐铁论
知书房
盐铁论
桓宽
知书客967413
这是一本记载千年前的辩论赛,双方都引经据典,阐述自己对时务的见解和建议,现在读来仍感当时人的务实、踏实、责任。有人说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一家独大,但这场论辩中的儒法之争又何偿不是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其他思想流派的包容呢?
盐铁论
知书房
盐铁论
桓宽
知书客259930
这书,读得我眉头紧锁却欲罢不能。古人论盐铁,字字如刀,句句争锋,却叫人琢磨不透其中利弊。贤良与大夫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倒显得我们这些后人无所适从。何处是经济?何处是民生?读罢掩卷,似懂非懂,恍若隔世。每翻一页,都像在朝堂上听一场没完没了的辩论,道理都对,可偏偏针锋相对。罢罢罢,且饮茶去,待明日再啃这硬骨头。
盐铁论
知书房
盐铁论
桓宽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