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世人每谓《池北偶谈》乃清人笔记之翘楚,余独不以为然。此书虽卷帙浩繁,然细读之,不过饾饤琐事之汇编,间杂些陈腐说教,令人昏昏欲睡。渔洋山人自诩博雅,实则大半篇幅皆是抄撮前人笔记,稍加点缀而已,何尝有自家真见识?尤可哂者,是其好以"山人"自居,偏又处处显摆官场阅历,这般扭捏作态,直如市井说书人既要卖弄风雅又要讨好俗客。 其记事之体尤令人不耐,时而摹仿《世说》清言,时而效颦《酉阳杂俎》志怪,文体杂乱无章。如记"林四娘"事,前半故作玄虚,末了却道"此予闻之某某",活脱脱市井谈鬼模样。更可笑是那些所谓"雅谑",多半是剽窃明人《古今谭概》的残唾,经其转述,反倒失了原有的机锋。至于考证部分,看似引经据典,实则多属道听途说,若较之同时顾炎武《日知录》,直如瓦砾之比珠玉。 最可厌者是其处处流露的士大夫习气。记某人必先标榜科第,叙某事定要攀扯权贵,就连品评书画也要捎带几句"某公叹赏不已"之类的门面话。这般趋炎附势的笔墨,竟被后人捧为"清代笔记典范",岂非咄咄怪事?其实较之张岱《陶庵梦忆》的真性情,袁枚《子不语》的活泼气,王士祯这等端着架子的文字,实在算不得上乘。今人读此书,大抵是被"神韵说"创始人的名头唬住,若抹去这层金粉,不过是一册庸常的文人札记罢了。
池北偶谈
池北偶谈
池北偶谈
王士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