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48928
2025年08月01日
在古琴的千年回响中,《碣石调幽兰》始终是一抹难以言说的幽光。当手指轻抚过冰弦,那曲调仿佛不是从琴体发出,而是从魏晋的竹林深处飘来,带着嵇康摔琴前最后的决绝与阮籍醉眼里的苍茫。这支相传为孔子所作的琴曲,其实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后世文人心中那个永远无法抵达的理想国——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这种孤高恰似中国文人在乱世中最后的坚守。 记得第一次听到《幽兰》的减字谱时,那种震撼如同在博物馆突然遇见敦煌残卷。每个音符都像被时光打磨过的玉器,表面温润却暗藏棱角。特别是第七段的"泛音"段落,清冷的音色恰似月光穿过战火照在断垣上,让人想起《世说新语》里"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的魏晋风骨。这种音乐语言之精炼,竟能在四弦之间构筑出整个士大夫的精神宇宙。 当代琴家成公亮先生的打谱版本尤其令人动容。他将"缓慢"演绎到极致,每个音符间的留白都变成会呼吸的伤口。当演奏到表现"兰叶纷披"的段落时,右手"拨剌"指法带出的颤音,恍惚让人看见陶渊明采菊东篱时衣袖沾露的模样。这种穿越千年的共鸣,或许正是古琴最神奇之处——它不需要语言解释,就能让现代人突然懂得什么叫"草木有本心"。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的《幽兰研究实录》中,林晨教授用光谱分析法还原了唐代指法,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令人感慨。当科技手段证实古人"轻如蝉翼"的弹奏描述竟有物理学依据时,我们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技近乎道"。这支承载着太多文化密码的琴曲,终究像它描绘的幽兰一样,在喧嚣时代保持着令人敬畏的沉默。每次聆听,都像经历一场与古人促膝长谈的仪式,而谈话内容,早已超过音乐的范畴。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画山水序
知书房
画山水序
宗炳 著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论文。宗炳著。最早载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收入明刊本《王氏画苑》、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中国画论类编》等版本中。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好游山水,信奉佛教,曾作《明佛论》。《画山水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关于山水画的美学论文,作者对佛学精神的体悟也体现在这篇论文的基本美学命题“畅神”说之中。所谓“神”,既是指与佛学之“道”相联系的“神明”,一种无限、绝对的精神本体,又是指已经掌握了这个“道”的超脱、自由的主体精神。在客观方面,“山水以形媚道”,“质有而趣灵”,即山水自然处处都亲附着,显现着这个精神本体,并因此而显得有“灵”有“趣”。山水画固然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但亦应象领会典籍那样“旨微于言象之外”,即超越“形”的有限性而去领会那无限的“神”。这是构成“畅神”说的一重含义。书中尽管论述了类似西方透视法的远近法,但最终仍归结为得“嵩、华之秀,玄牝之灵”,即为了得山水之“神”。在主观方面,已经“含道”的主体在“映物”、“味象”、“应目会心”中,感发着自身的自由无限的内在精神,使得“万趣融其神思”;在和山水之“趣”的这种两忘俱一中,主体精神也得到了无限的解脱、展发和怡悦。这是“畅神”说的又一重含义。《画山水序》的“畅神”说,既深化了顾恺之“以形写神”说,又突出了主体表现的意义,对中国古代的后期写意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草书状
知书房
草书状
萧衍 著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同《与陶弘景论书》、《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等,俱为愿人从中取法之论。是篇对草书技巧提出一些精到的看法。篇中首先论述草书的产生,说: “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对草书作了如下说明:“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水散,风回电驰。”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知书房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萧衍 著
一卷。书评。南朝梁萧衍撰。全篇仅为两部分,凡二百五十字左右。首论钟繇书法十二意,为:“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端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捐赠,谓有余也。巧,谓布置也。称,谓大小也。”而“规矩必周”;次评钟繇、二王书,亦“褒贬大备”。
精选书评
知书客896527
在古琴谱里翻找,《碣石调幽兰》值得反复看。别人在听曲调,我在看谱子。这谱子记了指法,还写了情绪。古人按下琴弦的时候,想着什么?谱子写得很细,连呼吸都记下了。现在人弹琴,追求声音大,古人却在意小音。这套谱子保存到现在不容易,能看到是我们的运气。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知书客427326
《碣石调幽兰》一卷,传为南朝梁代丘明所作,实乃古琴曲谱之珍本。其指法详备,谱式古雅,足见六朝琴学之精微。后人得此孤本,如获至宝,虽辗转传抄,犹存汉魏遗音。琴家抚弦按谱,但觉清商寥亮,幽兰吐芳,诚所谓"响遏行云"者也。至其宫商之协和,指法之严谨,犹见古人制谱之苦心,非后世率尔操觚者可比。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知书客176139
在琴曲里翻来覆去听了很多遍,《碣石调幽兰》总是最抓耳的那一首。别人都在谈论这首曲子的技法高超,我却被它的沉郁气质打动。琴弦拨动时的那种克制,像是把千言万语都憋在心里。弹琴的人得有多深的阅历,才能弹出这种欲言又止的感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处说不出的苦闷,这曲子刚好戳中了那个点。好的音乐就是能让你觉得有人懂你。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