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61156
2025年07月31日
妙曲?怪哉!《碣石调幽兰》号称奇谱,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古谱难解若天书,音节拗口似嚼蜡。说是大雅之作,听来却像醉汉呓语。琴坛奉若至宝,可几个凡人真能参透?需焚香沐浴方可抚弄?还是故作高深唬人?所谓"十载方得一音",到底是艺之精妙,还是故弄玄虚?古拙未必尽善,玄奥未必通达。这幽兰,怕是只宜幽居独赏,难入寻常百姓家。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与梁武帝论书启
知书房
与梁武帝论书启
陶弘景 著
南朝陶弘景撰。是作者写给梁武帝的论书信札。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陶隐居”,为齐梁间著名书法家。梁武帝萧衍为书法史上帝王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之一。《论书启》主要评“钟张”、“二王”(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之优劣。萧衍在《论书启》中曾对钟王“褒贬大备”,一言以蔽之曰:“元常(钟)老骨”,“子敬(献之)懦肌”,“逸少(羲之)得进退之间”,陶对萧的“玉科”奉若神明,对王献之书风斥之谓“沦迷”,二人所见略同。
授笔要说
知书房
授笔要说
韩方明 著
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崔邈,后言执笔五法,第一为执管,第二为管,第三为撮管,第四为握管,第五为搦管。大抵唐以前作书,颇重执笔之法,故言者较多。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并不可靠。
书述
知书房
书述
李煜 著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撰。称书有八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繇、王羲之,传授于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柬之等,流传于当时。记述了擫、压、钩、揭、抵、拒、导、送之法: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压者,捺食指著中节旁;钩者,钩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精选书评
知书客176139
在琴曲里翻来覆去听了很多遍,《碣石调幽兰》总是最抓耳的那一首。别人都在谈论这首曲子的技法高超,我却被它的沉郁气质打动。琴弦拨动时的那种克制,像是把千言万语都憋在心里。弹琴的人得有多深的阅历,才能弹出这种欲言又止的感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处说不出的苦闷,这曲子刚好戳中了那个点。好的音乐就是能让你觉得有人懂你。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知书客833035
此曲传为梁代琴家丘明所传,今观《碣石调幽兰》谱本,虽历千年风霜而神韵犹存,指法节奏纤毫毕现,令人叹服古人记谱之精妙。其音调清越孤高,如幽兰生于空谷,自有一种不随流俗的傲骨。当今琴人抚弦操缦,仍能感受其中蕴含的魏晋风骨,殊为难得。昔人云"兰之猗猗,扬扬其香",此曲正得此中三昧,诚为华夏音乐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知书客427326
《碣石调幽兰》一卷,传为南朝梁代丘明所作,实乃古琴曲谱之珍本。其指法详备,谱式古雅,足见六朝琴学之精微。后人得此孤本,如获至宝,虽辗转传抄,犹存汉魏遗音。琴家抚弦按谱,但觉清商寥亮,幽兰吐芳,诚所谓"响遏行云"者也。至其宫商之协和,指法之严谨,犹见古人制谱之苦心,非后世率尔操觚者可比。
碣石调幽兰
知书房
碣石调幽兰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