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8872
2025年06月30日
在图书馆翻到《新元史》的时候,我有点犹豫。这本书太厚,内容太多,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很多人都说它写得好,但我读起来总觉得很累。元朝的历史本来就复杂,加上那么多名字和事件,我经常搞混。有时候读着读着就忘了前面讲的内容。我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读这种大历史书,但又不想放弃。也许慢慢看会好一点吧。
新元史
知书房
新元史
柯劭忞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旧五代史
知书房
旧五代史
薛居正 卢多逊 扈蒙 张澹 刘兼 李穆 李九龄 著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隋书
知书房
隋书
魏征 著
《隋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唐代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此书。《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著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精选书评
知书客454521
奇书?怪书!柯劭忞的《新元史》堪称史学之怪胎。可正着读,倒着读,横竖都读不通!闲来读之生困,烦时读更添堵。鸿鹄看了摇头,燕雀瞧了掉毛。失意时读它愈觉世道不公,得意时读它顿感人生无趣。修史不如毁史,著书不如焚书。柯氏此文,不过是一堆故纸堆里的陈年霉斑,徒费光阴耳!
新元史
知书房
新元史
柯劭忞
知书客164547
历史迷雾中,谁是谁非? 那些征战与谋略,真的看透了吗?曹操的奸雄面目,刘备的仁厚之姿,孙权的隐忍之道,仅凭几页墨迹便下定论? 纷乱世相,留给后人的永远是无解谜题。将星陨落处,是英雄谢幕还是新的权谋开启?一套史书,千万种解读,到头来不过各说各话。
三国志
知书房
三国志
陈寿
知书客469819
一堆故纸堆里的陈词滥调!沉闷、乏味、恼人!正着读头疼,倒着读更烦。得意时读它败兴,失意时读它更添堵。求官者看了更功利,清高者看了更迂腐。困顿时读了绝望,顺遂时读了膨胀。所谓正史不过是胜利者的注脚,所谓忠奸不过是执笔者的好恶。与其对着这腐儒笔墨顶礼膜拜,不如直接去读街头巷尾的闲言碎语来得真实!
旧唐书
知书房
旧唐书
刘昫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