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不少读者翻开《太玄经》便觉头晕目眩,这玄之又玄的文字排列,倒像是把卦爻辞和天文历法搅碎了混在青铜鼎里煮出来的浓汤。我初读时总疑心这书页间藏着什么密码,不然为何每个字都认得,连起来却如观天书?后来才晓得,这哪里是什么密码,根本就是西汉学者用当时最时髦的学术黑话写就的哲学笔记。 扬雄此人着实古怪,明明可以像《法言》般写得明白晓畅,偏要模仿《周易》搞出这套"方州部家"的体系。那些"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首"的架构,活像他用思维搭建的积木迷宫,读着读着便会在"昆仑旁薄幽"这类词组里迷路。最教人挠头的是那些数字隐喻,将天地万物都塞进三的倍数里编排,倒像是给宇宙办了张借书证,硬要按他的分类法归架。 章太炎先生论古籍时常说:"读秦汉典籍当知小学门径。"这话放在《太玄经》上尤其贴切。书中那些"莹天功明万物"的句子,表面看是玄理,内里却藏着汉代的天文历算术语。我常想,这书怕不是扬雄与学者圈私下传阅的学术手稿?就像今人写论文爱夹几句英文术语,他当年或许也在炫耀那些"浑天说"的黑话。偶然翻到"夜则测阴,昼则测阳"这样的句子,倒显出几分朴素的观察智慧,可惜这样的亮色总被淹没在符号的泥沼里。 某日见清代学者全祖望的批注,说此书"如入暗室而观北斗",顿时会心。这大概就是读《太玄经》的妙处——当你终于在某页突然看懂个比喻,就像在墨汁般的夜空里突然认出了北斗的勺柄。不过更多时候,我们这些现代读者,终究是隔着两千年的学术围墙,看扬雄在竹简上画他的思维星图。
太玄经
太玄经
太玄经
扬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