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断断续续读了很久才把柏拉图的《申辩篇》啃完。每次翻开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时,总会被苏格拉底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所震撼。作为一个习惯随波逐流的现代人,读完这本书后突然意识到,原来独立思考的代价可以如此沉重,但这份沉重里却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自辩堪称历史上最精彩的即兴演讲。他没有像其他被告那样痛哭流涕地求饶,反而用他一贯的诘问法让指控者陷入逻辑困境。他像往常在雅典街头那样,用一个个简单的问题揭示出人们对"虔诚""正义"这些概念的理解有多么肤浅。最令人动容的是,当陪审团提出只要他停止教导年轻人就能免于一死时,这位七十岁的老人依然选择坚持真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这句话穿越两千四百年的时光,至今仍在叩击着每个读者的心灵。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到苏格拉底展现出的教育智慧。他从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对话引导对方自己发现真理。这种"产婆术"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看来依然超前。比如当美勒托指控他腐蚀青年时,苏格拉底只是问:"那么是谁在使青年变得更好呢?"这个简单的问题就暴露出指控者根本没有思考过教育的本质。作为教师,我常常在课堂上想起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重要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思考的火种。 《申辩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强权面前的尊严。苏格拉底明知雅典民众已经对他产生误解,却依然拒绝逃离。他像对待每一个普通对话者那样,耐心地向陪审团解释自己的使命。甚至在判决死刑后,他还在思考死亡的本质——可能是长眠无梦的安息,也可能是与古代智者对话的机遇。这种面对死亡的从容,让我想起他曾说过的:"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睡着的人,一种是醒来的人。"读完这本书后,我常常问自己:我到底是哪一种?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城市灯火依旧喧嚣。但苏格拉底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在耳边回响:不要被多数人的意见左右,要用理性审视每一个信念。虽然我们可能永远达不到他的思想高度,但至少可以学习他那种保持清醒的态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许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苏格拉底式的智慧——不是盲目接受现成答案,而是永远保持追问的勇气。
申辩篇
申辩篇
申辩篇
柏拉图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