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82239
2025年09月04日
翻阅完《晋书》,只觉得胸口堵着一团郁气,实在难以言说。这部由唐太宗钦命编撰的官修正史,处处透着令人不适的刻意感。说什么"二十四史"之一,在我看来不过是御用文人们精心炮制的政治宣传品罢了。房玄龄等人执笔时,想必时刻谨记着要如何取悦龙椅上的那位主子。 最令人反感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说教气。每个帝王本纪都像在演样板戏,明君必然英明神武,昏君必定荒淫无度。特别是写到司马氏篡魏那段,简直把"成王败寇"四个字写在脸上。更可笑的是对竹林七贤的描写,明明是一群不肯同流合污的清醒者,却被歪曲成放浪形骸的狂徒。这种春秋笔法,实在叫人作呕。 史料处理更是粗糙得令人发指。大量照抄《世说新语》也就罢了,居然连志怪小说里的荒诞记载都堂而皇之收入正史。相比之下,陈寿的《三国志》虽然简略,至少保持着史家应有的克制。而《晋书》里那些神神鬼鬼的记载,活脱脱是街谈巷语的大杂烩。 最可悲的是,这部书奠定了后世对晋代的基本认知。当权者书写的历史,终究是当权者想要我们看到的历史。合上书页时,我不禁想起被房玄龄们刻意忽略的那些真实声音——那些在黑暗中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故事,又有谁来书写?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宋书
知书房
宋书
沈约 著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时因为志才是沈约亲自创作的部分(人物传记多抄前人徐爰之宋书),所以志的价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分量占全书的一半。
宋史
知书房
宋史
脱脱 著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元史
知书房
元史
宋濂 著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祎(1321~1373年)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5074
《晋书》内容庞杂,但房玄龄的叙事逻辑清晰。许多人关注司马家族的兴衰,我更在意那些默默支撑王朝运转的中层官员。他们面对混乱局势时依然坚持职责,这种稳定性比帝王的权谋更值得研究。历史记载往往聚焦于大事件,但日常行政的细节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房玄龄对这些基层治理的记录虽然简略,却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客813290
房玄龄《晋书》虽列正史,然读来总觉滋味平平。其文采不逮范晔远甚,叙事又常蹈袭前史,少有新意。编撰之时,太宗敕令修史,十八学士分撰成书,倒像是急就章。于两晋风流人物,既不能传其神韵,遑论臧否人物?每每读到五胡十六国处,更觉头绪纷乱如麻。这般史笔,竟也能与《史记》《汉书》并列,着实令人费解。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客751454
晋书虽是房玄龄领衔编纂,却处处可见媚上之态。那些为尊者讳的曲笔令人齿冷,司马氏的篡弑竟被粉饰得天经地义。读至八王之乱章节,字里行间都是为统治者开脱的说辞,仿佛天下大乱只因几个宗室顽劣。最可笑的是对士族门阀的吹捧,连石崇斗富这等丑事都写得风雅非常。史笔贵在直书,如此谄媚,难怪唐人修晋史总带着股犬儒气味。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