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94278
2025年09月04日
在书店翻《通典》,大部头,读起来很吃力。别人都说杜佑写得好,材料多,但我发现他太偏官修史书那一套。很多内容直接抄官府档案,根本没自己的判断。他吹捧唐朝制度多完美,其实漏洞一堆。最烦人的是,明明写制度演变,却处处维护当权者。通典号称典章制度大全,结果就是给统治者脸上贴金。普通人想看真实历史,还是绕道吧。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隋书
知书房
隋书
魏征 著
《隋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唐代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此书。《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续晋阳秋
知书房
续晋阳秋
檀道鸾 著
南朝宋檀道鸾撰。二十卷。编年体。记述东晋史事。已佚。清黄奭有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有辑本二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南史·檀超传》:超叔父道鸾字万安,国子博士,永嘉太守。有文学,撰《续晋阳秋》二十卷。《史通·杂说篇中》王、檀著书,是晋史之尤劣者,方诸前代,其陆贾、褚先生之此欤。道鸾不揆浅才,好出奇语,所谓欲益反损,求妍更者矣。又刘遗民、曹缵,皆于檀氏《春秋》有传,至于今《晋书》,则了无其名(按道鸾编年书不宜言有传,刘遗民即刘坖之,今《晋书》列隐逸传,《史通》误也)。《隋书·经籍志》:《续晋阳秋》二十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世说·德行篇》注陈仲弓造荀淑,大史奏德星聚事在炎汉,而称道鸾《晋史》,未详其义。《开元占经》所引,则皆日蚀星移之征。《旧唐志》作《注晋阳春秋》,“注”当作“续”,“春”字误增。《新志》作《晋阳秋》,脱“续”字,卷同。
鄱阳记
知书房
鄱阳记
刘澄之 著
刘澄之纂刘宋朝修本,佚《说郛》(百二十卷本)卷六十二望夫冈、莲镬、沙堆、清湾、白云亭,录晋刘澄之《鄱阳记》五条。《中国古方志考》,《鄱阳记》宋,《说郛》本。宋刘澄之纂。按,是《记》《说郛》本题晋刘澄之,其清湾条有隋开皇中太守梁文谦,白云亭条有隋州刺史题诗,当是后人续补。
精选书评
知书客302249
奇书,治世之宝典!妙哉、绝哉、高哉!可细品其典章,可纵观其制度,亦可究其食货。为官者可读,为民者亦可读。失意时当读,得意时更当读。纸上谈兵不如知古鉴今,坐而论道不如力行实践。杜公之智,尽在《通典》中流转!读之如饮醇醪,愈品愈觉其味长。千年典章,一朝尽览,此乃真学问也!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知书客993915
在杜佑的《通典》里爬梳,千年典章俱在眼前。人们多注目于制度沿革的精微考辨,我却更震撼于那份直面时弊的勇气。天宝年间的乱象,贞观之治的良法,他都敢秉笔直书。身处庙堂而心系苍生,这才是史家最难能的气象。今人读史,往往止于猎奇,却忘了制度背后都是血肉之躯。杜佑写的是条文,照见的却是人心。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知书客326468
巨著,政书之鼻祖。好,很好,太好!可按朝代查,可按制度查,可通读,可精读。春风得意时能读,失意落魄时也能读。学者能解渴,官员也能用。治国理政要知道,为人处世也要知道。问人不如查书,读书不如用书。用书之道!
通典
知书房
通典
杜佑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