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25252
2025年09月04日
9.1 加缪的《局外人》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一记闷拳,不是那种鲜血淋漓的痛,而是持续不断隐隐作痛的清醒。看到书名时,我下意识以为会是个间谍故事,直到遇见默尔索——这个在母亲葬礼上没掉眼泪,第二天就和女人看喜剧电影的"怪胎"。 小说开篇那句"今天,妈妈死了"的冷静陈述,就像默尔索后来在法庭上被指控的罪名一样荒诞。这个对生活毫无野心的普通职员,因为阳光太刺眼扣动扳机,最终却因在母亲葬礼上没哭而被判处死刑。加缪用最精简的法庭戏码,撕开了现代社会最虚伪的伤口:我们审判的究竟是一个杀人犯,还是一个拒绝表演悲伤的"局外人"? 有几个场景像锈蚀的刀片般卡在我的记忆里: 1、养老院的老人们在母亲棺材旁守夜时,默尔索注意到有人一直在打哈欠。这个细节击碎了我对死亡仪式的所有想象,原来真实的悲伤不需要眼泪来证明,而那些机械的吊唁者才是真正的局外人。 2、庭审时检察官慷慨激昂地列举默尔索的"罪状":抽烟、喝牛奶咖啡、记不清母亲年龄...这些日常行为在道德显微镜下突然变得狰狞可怖。我忽然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在被迫参演某种社会期待的连续剧。 3、结尾处默尔索在牢房里对星空的顿悟:"我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心扉。"这个被世界拒绝的人,最终以最暴烈的方式拥抱了生命的荒谬,这种悖论般的觉醒让我在深夜合上书时浑身战栗。 加缪的写作像地中海正午的阳光,刺眼却精准。他不用繁复的修辞,每个短句都像默尔索射击时的扳机,干脆利落地击中要害。这种文风与存在主义主题形成奇妙共振——当生命本就毫无意义,那些华丽的修饰反而成了另一种逃避。 最令我窒息的是小说中那些"正常人们"的嘴脸。养老院院长记得清每个老人的死亡时间却记不住他们的名字;神甫执着于拯救一个无神论者的灵魂;陪审团更关心被告的生活态度而非杀人事实...这些荒诞群像让我们看清:所谓的社会规则,不过是集体自欺的遮羞布。 读完后我总忍不住想,也许我们都在某个时刻当过默尔索。当你被迫在葬礼上表演悲痛,在婚礼上强装喜悦,在职场佩戴人格面具时...那些突然涌上的疏离感,正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回响。加缪的伟大在于,他让这个被污名化的"局外人"成为了照见我们灵魂的镜子。 这部出版于1942年的小说,在今天的社交媒体时代反而更具预言性。当我们在朋友圈精心策划每一张照片,在微博谨慎修饰每一句发言时,默尔索那种近乎残酷的诚实反而成了最奢侈的反抗。我常想,如果默尔索活在今天,他大概会是个不更新社交账号的异类——而这恰恰是我们最隐秘向往却又不敢实践的生存方式。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封面上。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加缪选择用"局外人"这个标题——不是因为他笔下的主角远离人群,而是因为他戳破了我们所有人都在参与的集体幻觉。在这个意义上,每个真正清醒的人都是永远的局外人。
局外人
知书房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白痴
知书房
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出身贵族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 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娜斯塔霞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小说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
分成两半的子爵
知书房
分成两半的子爵
卡尔维诺 著
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作为“开放性”小说,这三个故事首先遵循人物的发展逻辑,并且在从读者中引发的、未曾预料的提问与回答过程中将开始它们新的生命。它们是现代人的祖先家系图,在其中的每一张脸上有我们身边人们的某些特征:它既是作者的,也同样是读者的。
典狱长
知书房
典狱长
安东尼·特罗洛普 著
《典狱长》以哈丁先生为中心,他是一位非常正直的神职人员,但他从慈善机构获得的收入远远超过用于基金会目的的金额。发现这一点后,年轻的约翰·博尔德将他的改革热情转向揭露他认为滥用特权的行为,尽管他爱上了哈丁先生的女儿埃莉诺。这是一部极具话题性的小说(一个关于滥用教会资金的案例是当代辩论的丑闻话题),但与其他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一样,特罗洛普利用具体案例来探索和阐明人类动机和社会道德的普遍复杂性。
精选书评
知书客726746
他不说谎,不假装悲伤,不为了别人的期待而活。这是默尔索,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他诚实得近乎冷漠,却因此被判有罪。我们每天戴着面具生活,假装理解这个荒诞的世界。默尔索拒绝这样做,所以他成了局外人。但真相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局外人,只是不敢承认罢了。生活没有意义,死亡同样没有意义。这种清醒让人窒息,却又无可奈何。
局外人
知书房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知书客497980
默尔索是个怪人,他不在乎妈妈的死,不害怕坐牢,连自己的命都可以无所谓。加缪说他是自由的,可这种自由有什么意义?他不反抗,不思考,只是麻木地活着。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用冷漠对抗世界,最后世界轻易就碾碎了他们。这不是觉醒,是逃避。活着总得有点在乎的东西,不然和石头有什么区别。
局外人
知书房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知书客374193
这本书读起来不难,但看完心里堵得慌。左拉把艺术家的痛苦写得太真实了,让人不舒服又忍不住往下看。主角画不出理想中的作品那段特别扎心,每个搞创作的人可能都懂这种感觉。故事里的巴黎艺术圈很热闹,可热闹背后全是心酸。说实话看完有点压抑,但确实写得好。推荐给能承受这种真实的人。
杰作
知书房
杰作
埃米尔·左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