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94022
2025年09月04日
读邓牧的《伯牙琴》,总觉其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清冽孤绝之气,如同冬日里偶然拾得的一枝寒梅,香气虽淡,却直抵肺腑。他写琴音,写知音,写世道人心,笔锋所至,皆是文人骨子里的傲气与寂寥。 伯牙鼓琴六十年,世间能解其意者,不过子期一人。这般际遇,读来既令人神往,又叫人黯然。邓牧笔下的琴师,与其说是抚琴自娱,不如说是以琴为剑,在喧嚣尘世中辟出一方净土。琴弦振动间,藏着多少文人心中难言的孤愤?这孤愤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清醒之人面对浊世时,不得不保持的距离。 最动人处,莫过于伯牙绝弦的决绝。知音已逝,索性连琴也摔了。这般决绝,在今日看来或许过于激烈,但细想之下,恰是文人对精神世界最后的坚守。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我们还有几人能为一曲知音守得这般纯粹?邓牧笔下的琴师,用生命诠释了何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读至末篇,忽觉这琴声穿越千年,仍在叩击现代人的心门。我们困在信息茧房里,看似连接万千,实则孑然一身。邓牧早在那时就已道破:真正的知音不在多,在真;不在喧嚣处,在静默时。这般洞见,今日读来更觉振聋发聩。 掩卷沉思,忽然明白邓牧为何要给这部集子取名"伯牙琴"。那琴声里,藏着所有不甘随波逐流者的心事。
伯牙琴
知书房
伯牙琴
邓牧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白发赋
知书房
白发赋
左思 著
辞赋名篇。西晋左思作。《艺文类聚》见载。赋文以白发与主人对答的形式构成全篇。先是主人因早生白发影响功名而“将拔将镊”,白发辩解说,“值君年暮”,生来白发,拔之何罪?且桔柚“贵其素华”,愿君手下留情。主人不听,教训白发:自古年少早仕官,而己发白年衰身低微。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著
文论。三国魏曹丕(187—226)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据《三国志·文帝纪》称:“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裴松之注曰:“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明帝四年(230)春二月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文选》六臣注吕向:“文帝《典论》二十篇,兼论古者经典文事。”全书至宋佚散。曹丕为太子时的著作汇集,内容包括政治、伦理、生活、文化等。原文凡五卷,二十篇,曾刊刻于都城洛阳太学内。后因石碑毁废,仅存《自叙》和《论文》两篇。其中《论文》分析文人相轻原因,评价“建安七子”之作,强调文章应以“气”为主,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肯定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功能。
竟陵王集
知书房
竟陵王集
萧子良 著
南朝齐诗文别集。一名《萧竟陵集》。萧子良撰。萧子良字云英,齐武帝次子,封竟陵郡王。据《南齐书》本传,萧子良“所著内外文笔数十卷,虽无文采,多是劝诫”。《隋书·经籍志》著录《竟陵王子良集》40卷,两《唐书》著录《齐竟陵王集》30卷,宋代书目未见著录。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二卷。《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萧子良诗文较完备。
精选书评
知书客514547
自腊月迄春分,终将此书读尽。邓牧之文,神游八表,语涉玄远,论《君道》《吏道》诸篇尤为奇崛。然细味其旨,似有遁世之思与入世之志相龃龉,令读者辗转难安。每至激愤处则锋芒毕露,转入恬淡时又飘然物外,文气甚是不畅。以山人而议朝政,终觉隔靴搔痒。古人云知音难觅,读《伯牙琴》愈感此理不虚。壬寅仲春晦日灯下漫笔,愈发怅然。
伯牙琴
知书房
伯牙琴
邓牧
知书客558612
自庚子孟春始读邓牧《伯牙琴》,至仲夏方毕。其文言简意远,议论纵横,虽区区六十余篇,而家国之思、出处之辨俱在其中。《君道》《吏道》二篇尤为警策,词锋锐利,直指时弊,读之令人惕然。其余文字,或抒幽怀,或寄哲理,皆自肺腑流出,非徒雕琢词章者可比。唯某些篇章稍嫌艰涩,须反复涵泳乃得真意。七月既望,筱堂记于桐江书舍。
伯牙琴
知书房
伯牙琴
邓牧
知书客913192
在书店角落发现这本薄薄的《伯牙琴》,犹如遇见知音。人们常赞叹伯牙绝弦的决绝,我却更欣赏钟子期辨音的通透。世上弹琴者多,能听懂琴心者几何?这份高山流水的情谊,千百年来依旧令人神往。如今的我们听惯了喧嚣,反倒遗失了静心聆听的智慧。翻开这本小册子,仿佛能听见千年前那曲未绝的清音,在浮躁的尘世中显得如此珍贵。
伯牙琴
知书房
伯牙琴
邓牧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