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97493
2025年06月30日
奇文,纯粹是装腔作势。烦人、累人、腻味人!正着读难受,倒着读更难受。拆开看不知所云,合起来看更迷糊。开心时读不下去,生气时读了更来气。高手看了觉得无聊,新手看了更是糊涂。走投无路时读了没用,春风得意时读了扫兴。弹琴不如听琴,听琴不如睡觉。睡觉比看这破文章强多了!
琴赋
知书房
琴赋
嵇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曾国藩家书
知书房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著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哀永逝文
知书房
哀永逝文
潘岳 著
辞赋名篇。西晋潘岳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本文作于元康六年,为亡妻送殡之辞,描写了作者和亲属哭别、送葬、安葬、归来哭祭的一天殡葬活动。清晨,嫂侄慈姑、作者自己及送殡者,“咸惊号兮抚膺”;拆席送葬时,凄切增欷,俯仰挥泪;将灵柩安葬之后,“归反哭兮殡宫,声有止兮哀无终”。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多层面抒写作者自己对亡妻永别的悲痛情感。先是叙事显情,逝日永长,离居遥远,终天不返,以示绝别的悲哀;接着想象亡妻仿佛徘徊故宇不忍离去,以幻觉突现思念深情;再用外部自然悲景来烘托,马回首不前,鱼仰沫失濑,风冷冷入帷,云霏霏承盖,因物写人,悲痛难言;又用“遇目无兆,寤寐弗梦”的希望之破灭,将悼念之情写到极端。全文叙事言情,真实具体,流自肺腑,富有感染力。汉武帝的《李夫人赋》也是用幻觉、悲景、梦幻来写思念之情,本文不能说不受其影响,而凄凉深婉则远过之。
冰鉴
知书房
冰鉴
曾国藩 著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精选书评
知书客935695
琴赋,千古绝响。静听,动听,反复听。清晨可听,深夜也可听。知音能懂,外行也能懂。迷茫时要读,清醒时也要读。听琴不如弹琴,弹琴不如写琴。写琴之妙!字字珠玑,句句入心。弹的是琴,说的是人。讲的不是技法,是心境。琴声即心声。读一遍不够,十遍也不够。每读都有新得。古人说琴能通神,读完此赋,信了。
琴赋
知书房
琴赋
嵇康
知书客655050
"琴之为德,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抚琴之心,悠然见性;五音之妙,可涤尘襟。嵇康此赋,非独论琴,更见逸士之风骨。泠泠七弦间,有天地清响,亦涵宇宙至理。读时如闻松风涧水,字字皆作金玉声。魏晋风骨,尽付指尖;尘外高致,悉入丝桐。
琴赋
知书房
琴赋
嵇康
知书客416452
论《琴赋》,伪作也。表面看写琴,实际空谈道理。没有实在内容,全是浮夸词句。读不懂时觉得高深,读懂了发现肤浅。文人拿来附庸风雅,乐师看了摇头叹气。想学琴的得不到指导,想听琴的找不到感觉。说是名篇,其实徒有虚名。不如直接听一首曲子,不如直接弹一会儿琴。浪费时间。
琴赋
知书房
琴赋
嵇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