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81447
2025年06月22日
在西湖边翻这本书,张岱写的是风景,但字里行间都是坚持。很多人只看到西湖的美,我更在意他失去一切后仍坚持记录。乱世中保住记忆很难,更何况是前朝旧事。他写下的每个字都像在对抗遗忘。今天游客看到的亭台楼阁早不是当年模样,可书里的西湖永远活着。这让我明白,只要有人记得,有些东西就不会真正消失。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哀秦二世赋
知书房
哀秦二世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见载。《汉书·司马相如传》曰:“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颜师古注:“宜春本秦之离宫,胡亥于此为阎乐所杀,故感其处而哀之。”文章先写离宫及其周围之景观,接着抒发秦代灭亡的感慨,并以今日二世墓地芜秽不修,魂魄飘零无着作结。(《史记》所载,此后另加五句喟叹性文字。)此文表现了痛惋至深的感情,对秦二世“持身不谨”、“信谗不寤”作了尖锐批评,并由此总结了国亡宗灭的历史教训。文章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渲染山之深,水之曲,竹树之繁茂,以造成一种似被历史遗忘的氛围,自然带出下面直抒胸襟的文字。其直抒中兼具评议成分,简明深刻,富有庄重感。对后世咏史作品有一定影响。
浮生六记
知书房
浮生六记
沈复 著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最早以稿本流传,杨引传于苏州冷摊上购得仅存前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的残本,托付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妹夫王韬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版,收入《独悟庵丛钞》中,乃此书初刻本。卷首有管贻萼、潘麐生所题的诗,以及杨引传的序、王韬跋。其后各版本皆以之为底本。民国24年(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中的《浮生六记足本》,将王均卿在冷摊购得的第五、六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载入。1970、80年代,台湾学者吴幅员、杨仲揆及中国学者陈毓罴等人先后考证王均卿购得的两卷为伪作,今已成学术界共识。伪作者为黄楚香。
登徒子好色赋
知书房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其序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毁谤宋玉好色。楚王要宋玉:“有说则止,无说则退”。宋玉表白自己无此事,反证登徒子好色。他为自己辩解的一段文字非常精采:”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肥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先以层层递进的手法,推断“臣东家之子”是天下佳人;再以不能增减其身段和不用著施粉朱,以说明其是天生丽质;然后运用恰当比喻,呈现美女形象。这样的绝色女子“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了宋玉为自己辩白的力量。宋玉进而反证登徒子好色。这时,秦章华大夫又出来称赞郑、卫等地女子,其“不待饰装”之美更盛。因而使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李善在为《文选》作注时说,这篇赋“假以为辞,讽于淫也”。《登徒子好色赋》是影响相当大的作品,以致后来“登徒子”竟成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但对于本赋是否为宋玉所作,历来就有许多不同意见。
精选书评
知书客135719
《西湖梦寻》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旧梦,张岱以"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的笔触,让读者在繁华与废墟间徘徊,既见湖山胜境的绮丽,又感世事沧桑的悲凉,这部明代散文的绝唱,用文字的醇酒酿出了中国文人最深沉的文化乡愁。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知书客545536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这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张岱笔下西湖的四时风韵,一部《西湖梦寻》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以文人雅士的笔触为骨,以遗民孤愤的血泪为墨,将晚明的西湖胜景与亡国哀思熔铸成永恒的文学丰碑。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知书客815580
张岱写《西湖梦寻》,表面上是追忆西湖旧景,实际上是在怀念自己的富贵生活。他的文字华丽,但内容空洞。他写西湖的繁华,却看不到百姓的苦难。他沉迷于过去的享乐,对现实的动荡视而不见。这种逃避现实的态度让人反感。书中的景物描写虽然细致,但没有深刻的思想。张岱的文人趣味掩盖不了他的肤浅。这本书不值得花时间读。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