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5580
2025年07月01日
张岱写《西湖梦寻》,表面上是追忆西湖旧景,实际上是在怀念自己的富贵生活。他的文字华丽,但内容空洞。他写西湖的繁华,却看不到百姓的苦难。他沉迷于过去的享乐,对现实的动荡视而不见。这种逃避现实的态度让人反感。书中的景物描写虽然细致,但没有深刻的思想。张岱的文人趣味掩盖不了他的肤浅。这本书不值得花时间读。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诸葛亮集
知书房
诸葛亮集
诸葛亮 著
一名《诸葛忠武侯集》、《诸葛丞相集》。诗文集。三国蜀诸葛亮撰。亮字孔明,瑯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避隐隆中,躬耕自给。后佐刘备,联吴拒曹,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拜为丞相。六次北伐曹魏,卒于军中,谥忠武。初,陈寿进《蜀相诸葛亮集》二十四篇,早佚。今传本皆后人所辑。有明刻《诸葛忠武侯集》二十一卷本,张溥刻《诸葛丞相集》一卷本等。清张澍刻《诸葛忠武侯文集》十一卷,凡文集四卷,附录二卷,《诸葛故事》五卷。其中文集部分收录了诸葛亮的许多主要军事著作,这是研究诸葛亮军事思想的重要资料。有1960年中华书局版传世。
神女赋
知书房
神女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粱萧统编《文选》卷19。赋首有序,记“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它是《高唐赋》的姐妹篇。神女“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粱;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用鲜丽的词藻,从多方面比喻一个“五色并驰,不可殚形”的神女。这种美的境界,“他人莫睹,王览其状”,虽然“乐之无量”,然而“交希恩疏”。《高唐赋》中的美女,“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而这篇《神女赋》中,楚襄王在神女面前,只可观赏,不能据为己有,这是《神女赋》的深刻寓意所在。尽管楚王思念神女,“惆怅垂涕”,通宵不眠,“求之至曙”,失去常态,而仍然不能如愿,神女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神女赋》与《高唐赋》对汉代辞赋作者有较大影响,但同《文选》收入的其他3篇赋一样,历代学者对《神女赋》是否为后人伪托,有不同看法。
浮生六记
知书房
浮生六记
沈复 著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最早以稿本流传,杨引传于苏州冷摊上购得仅存前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的残本,托付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妹夫王韬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版,收入《独悟庵丛钞》中,乃此书初刻本。卷首有管贻萼、潘麐生所题的诗,以及杨引传的序、王韬跋。其后各版本皆以之为底本。民国24年(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中的《浮生六记足本》,将王均卿在冷摊购得的第五、六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载入。1970、80年代,台湾学者吴幅员、杨仲揆及中国学者陈毓罴等人先后考证王均卿购得的两卷为伪作,今已成学术界共识。伪作者为黄楚香。
精选书评
知书客545536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这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张岱笔下西湖的四时风韵,一部《西湖梦寻》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以文人雅士的笔触为骨,以遗民孤愤的血泪为墨,将晚明的西湖胜景与亡国哀思熔铸成永恒的文学丰碑。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知书客135719
《西湖梦寻》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旧梦,张岱以"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的笔触,让读者在繁华与废墟间徘徊,既见湖山胜境的绮丽,又感世事沧桑的悲凉,这部明代散文的绝唱,用文字的醇酒酿出了中国文人最深沉的文化乡愁。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知书客581447
在西湖边翻这本书,张岱写的是风景,但字里行间都是坚持。很多人只看到西湖的美,我更在意他失去一切后仍坚持记录。乱世中保住记忆很难,更何况是前朝旧事。他写下的每个字都像在对抗遗忘。今天游客看到的亭台楼阁早不是当年模样,可书里的西湖永远活着。这让我明白,只要有人记得,有些东西就不会真正消失。
西湖梦寻
知书房
西湖梦寻
张岱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