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81689
2025年06月30日
自暮春至仲夏,断断续续竟将此书读毕。《警世通言》标榜劝善惩恶,然篇中多杂闺阁秽事,市井恶趣,且叙事拖沓敷衍,徒以奇闻怪谈炫人耳目。冯梦龙号称"三言",而此编尤为下乘,纵有几篇可观者,亦如沙里淘金,难得一见。所谓警世之言,不过借劝惩之名,行猎奇之实耳。其文笔亦时露粗鄙,较之唐宋传奇,斯下矣。壬寅夏五记于沪上。
警世通言
知书房
警世通言
冯梦龙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三侠五义
知书房
三侠五义
石玉昆 著
《三侠五义》,作者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小说叙写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充分地体现了底层人民的愿望。其中包公在侠客们的帮助下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白玉堂、展昭、欧阳春、韩彰、蒋平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表现出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本质。
儿女英雄传
知书房
儿女英雄传
文康 著
《儿女英雄传》(原名金玉缘,又名日下新书),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说,共40回,著书时代当在清同治(1861年—1875年)年间。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着力刻画了侠女“十三妹”的形象。描写了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一桩公案,十三妹其父亲遭朝廷大员纪献唐杀害,十三妹无处申冤,浪迹天涯,学得一身武艺,欲报血海深仇,途中遇到安骥与张金凤,结果还未及为父报仇,纪献唐获罪遭诛。后来经张金凤与众人的撮合,十三妹嫁给安骥。十三妹前段仗义行侠,英气外发;后段嫁为人妇,又尽显儿女情态,堪称儿女英雄之典范。
醒世恒言
知书房
醒世恒言
冯梦龙 著
《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始刊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全书共四十则故事,题材来源丰富,大多来自民间传说、史传和唐、宋小说。大多数作品仍是婚姻恋爱这个主题。全书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白玉娘忍苦成夫》《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都是其中的名篇,情节跌宕起伏,主题鲜明,流传较广。 《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精选书评
知书客436365
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号称劝人行善,但细看不过是些陈腐说教。故事里好人得好报,恶人得恶报,显得太刻意。这些套路化的情节,让人怀疑到底有多少真实感。他写的故事虽然流畅,但总有一种为了教训而编造的感觉。读者看多了就会觉得腻,因为太像在听人训话。这样的书,说是警世,其实更像是在强行灌输道德观念。
警世通言
知书房
警世通言
冯梦龙
知书客398542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冯梦龙笔下的世间百态,恰如一面明镜,照见人心的浮沉与世道的变迁。《警世通言》以市井为砚、人情为墨,在四百年前的宣纸上勾勒出永恒的人性图谱,那些穿梭于酒肆茶楼的灵魂,至今仍在每个时代的街角重演着相似的悲欢。
警世通言
知书房
警世通言
冯梦龙
知书客529229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在书店翻过好几回,那些市井传奇总让人读出几分世态炎凉。众人道它劝善惩恶,我却偏爱那些小人物绝处逢生的章回——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最震撼的是文人墨客跌落红尘后的挣扎与觉醒,这正是冯梦龙的高明处:他让市井小民的悲欢显出几分士大夫式的风骨。在人生最低谷时还能保持心气,这才是最励志的活法。
警世通言
知书房
警世通言
冯梦龙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