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64584
2025年08月01日
从《典论》中读到,随着阅历增加,越来越明白其中的道理。人总是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但曹丕写得很实在,讲的就是实际做事的方法。他在当皇帝前写这些,说明他很早就开始思考怎么治理国家。 看到书中讨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确实曹丕在这方面很有见解。作为帝王,他能把文学和政治结合得这么好,实在难得。文人的地位在他这里得到提高,这对整个魏国都有好处。 这些内容不只是对帝王有用,普通人也能学到东西。比如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怎么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曹丕写得很直接,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具体可行的方法。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哀秦二世赋
知书房
哀秦二世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见载。《汉书·司马相如传》曰:“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颜师古注:“宜春本秦之离宫,胡亥于此为阎乐所杀,故感其处而哀之。”文章先写离宫及其周围之景观,接着抒发秦代灭亡的感慨,并以今日二世墓地芜秽不修,魂魄飘零无着作结。(《史记》所载,此后另加五句喟叹性文字。)此文表现了痛惋至深的感情,对秦二世“持身不谨”、“信谗不寤”作了尖锐批评,并由此总结了国亡宗灭的历史教训。文章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渲染山之深,水之曲,竹树之繁茂,以造成一种似被历史遗忘的氛围,自然带出下面直抒胸襟的文字。其直抒中兼具评议成分,简明深刻,富有庄重感。对后世咏史作品有一定影响。
王右军集
知书房
王右军集
王羲之 著
诗文别集。二卷。晋王羲之撰。初刊于明崇祯年间。王羲之,字逸少。生于晋太安二年(303年),卒于晋升平五年(361年)。瑯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秘书郎、征西参军、江州刺史等,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称病离郡,誓不复仕,年五十九卒。以书法擅名当世,与其子献之同为一代大书法家,唐以后被尊为“书圣”。原有集十卷,已佚。是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隋书·经籍志》著录《王羲之集》九卷,注云:“梁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羲之集》五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兰亭诗》一卷。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二卷。
上林赋
知书房
上林赋
司马相如 著
汉赋。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的司马相如传将《子虚赋》、《上林赋》连成一气,南朝梁代萧统编《文选》,始分为两篇,《子虚赋》收入卷7,《上林赋》收入卷8。据《西京杂记》所载,司马相如写此赋时,“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跃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可见其构思之苦。《上林赋》与《子虚赋》同为汉赋代表作,其内容上承《子虚赋》所述,当子虚、乌有二先生互相夸耀楚、齐时,亡是公以天子代表的身份,申明诸侯国应纳贡述职的道理,又极力渲染了天子上林苑的广阔和天子出猎的壮观。然后,笔锋一转,叙述天子对“大奢侈”幡然省悟,命令“解酒罢猎”,使子虚、乌有“愀然改容”,有所悔过。刘勰曾说:“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文心雕龙·诠赋》)而明人王世贞则在其《艺苑卮言》中说,司马相如此赋“材极富,辞极丽,而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意极高,所以不可及也”。《史记》、《汉书》本传指明:因司马相如在梁地作《子虚赋》受到汉武帝召见,他便“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以《上林赋》进呈,所以一般都将这两篇赋视为正续篇,往往一并论之。
精选书评
知书客284094
曹丕的《典论》谈文章写作,讲出了文人的心里话。他说写文章是经国大业,但也不回避文人相轻的事实。这些话很实在,没有空谈大道理。我们写东西的人看了,觉得他懂我们的难处。他当皇帝还关心文章的事,能体会到文人的苦乐,这一点让人佩服。他说的文人毛病,现在也还在,读起来一点不觉得过时。书里有些话说得狠,可句句都在理上。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知书客759816
丙申暮春始览《典论》,至仲夏方竟,凡四月有余。论文气盛言宜,独标建安风骨,论文人则友于七子,论文章则垂训千秋。曹丕以储君之尊,操觚染翰,开文学批评之先河,"文以气为主"之说,尤为后世圭臬。然其论武事多夸诞,记方术近谶纬,诚为白璧微瑕。魏晋文章,本自清峻,而子桓之作,复加华采,遂成一代典则。戊戌长夏青崖识于燕都南窗下。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知书客218826
奇文?伪作罢了!读之如嚼蜡,观之如饮白水。什么"文章千古事",什么"经国之大业"——空谈误国文人病。既可横读亦可竖读?分明是支离破碎不成体统。穷困潦倒时读它不如啃馒头,春风得意时读它不如饮酒。学子读之愈读愈迂,白丁读之愈发糊涂。抄书不如读书,读书不如行事。如此"典论",不如用来垫桌脚罢!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