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18826
2025年06月25日
奇文?伪作罢了!读之如嚼蜡,观之如饮白水。什么"文章千古事",什么"经国之大业"——空谈误国文人病。既可横读亦可竖读?分明是支离破碎不成体统。穷困潦倒时读它不如啃馒头,春风得意时读它不如饮酒。学子读之愈读愈迂,白丁读之愈发糊涂。抄书不如读书,读书不如行事。如此"典论",不如用来垫桌脚罢!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魏文帝集
知书房
魏文帝集
曹丕 著
三国魏曹丕撰。曹丕,即魏文帝,字子桓,沛郡谯(今安徽亳县)人。建安二十五年代汉即帝位。曹丕在政治上继承曹操,利用吴蜀的矛盾和互相攻伐,使魏获得暂时安定。对于发展农业生产,也比较重视,所以郭沫若说他是“一位旧式明君的典型”。曹丕在文学上也是曹操的继承人。他的诗歌,形式多取材于乐府,与曹操相同;内容偏重抒情,写得缠绵悱恻,深婉动人,则与曹操有别。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而且完整的七言诗,《与朝歌令吴质书》、《与吴质书》是文笔优美的抒情散文,《典论·论文》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奠基的作用。因此,曹丕是建安时期有影响的文学家。《隋书·经籍志》载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现今流传的《魏文帝集》是后人辑录的,收辞赋散文约30篇,诗歌约40首。有明张燮所编《七十二家集》本,张溥所辑刻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近人丁福保所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本等。世传《魏文帝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二卷本,《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六卷本。
袁阳源集
知书房
袁阳源集
袁淑 著
南朝宋诗文别集。一名《袁忠宪集》。袁淑撰。袁淑字阳源,死后追赠太尉,谥忠宪。据《宋书》本传,袁淑有文集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袁淑集》11卷,其中包括录1卷,又说明“梁十卷,录一卷”,可见《隋志》所见即南朝旧本。《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著录十卷。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一卷。
阮籍集
知书房
阮籍集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通易论》、《通老论》写成于正始年间,强调儒道合流,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主张“臣之求君,阴之从阳”(《通易论》),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君臣垂拱”(《通老论》)。《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写于正始之后,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认为自然、天地、万物同为一体,皆一气之盛衰;善恶、是非、死生都无所区别;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顺应自然,“恬于生而静于死”(《达庄论》);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无礼法。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范钦刻本,此外还有天启、崇祯间张燮编《七十二家集》本,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辑入《全三国文》本(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上卷文,下卷诗。
精选书评
知书客469069
三曹之中,论文采最薄的就是这位魏文帝。他的《典论》里谈什么"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倒像是为自己才不如弟找的遮羞布。说是论文,实则处处显露着帝王心术,字里行间透着股酸腐气。更可笑的是,这位主张"文章经国之大业"的君主,自己写的奏议却都是些歌功颂德的应制之作。当权者谈文论艺,总免不了要往自己脸上贴金,古今皆然。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知书客271668
自庚寅仲春始读曹丕《典论》,凡两月余而卒业。论文一篇最称精妙,余皆散佚,殊为可惜。子桓以储君之尊,论文品艺,举重若轻,开文学批评之先河,尤为难能。其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见识独超,千载而下犹令人喟叹。至于《论文》品藻建安七子,月旦臧否,笔挟风霜,不掩真性情也。壬辰夏五月朔,筱堂灯下漫记。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知书客811645
《典论》,历代奉若经典。可惜,不过是套着大家的话。从头读到尾,从尾翻到头,看了几遍也说不清好在哪。高兴时看不进去,苦闷时更不愿看。学者装腔作势在吹捧,普通人根本读不懂。落魄时读它没用,得意时也用不上。与其把别人的话当宝贝,不如自己写点实在的东西。这些文言,骗人的把戏罢了。
典论
知书房
典论
曹丕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