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08752
2025年09月04日
"理刑之要,先在明察,次在断决,察之不审,断决难中。"
折狱龟鉴
知书房
折狱龟鉴
郑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棠阴比事
知书房
棠阴比事
桂万荣 著
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宋代桂万荣编。1211年刊行,以后一再重刊,受到各朝统治阶级的重视。本书是在和凝、和㠓编撰的《疑狱集》和郑克编的《折狱龟鉴》两书的基础上选编出一部分,并从正史、野史、名人笔记中选出一些案例,合编而成的。原书分2卷,共144条,明朝吴讷又将它删去64条,剩80条,增补50条,共130条。内容有:原编“棠阴比事”包括小事函首、乖崖察额、彦超虚盗、吕妇断腕、王珣辨印、钱推求妇、程琳烓灶、孔察代盗、裴均释夫、曹摅明妇、魏涛证死等案例故事;“棠阴比事续编、补编”包括有寒朗悟帝、素立守法、李峤列枉、高柔察色、提举辩明、师泰折狱、筠守释诬等案例故事,介绍了封建社会执法、断狱、量刑等情况,总结了古代司法检验和审判的经验,其中许多案例,通过实地勘验调查案情原委、取得确凿证据等,对现存司法机关侦察破案、判罪量刑,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在当时对于指导司法活动,减轻人民讼累、避免冤案错案发生,加强封建统治,具有一定意义,它还流传到日本,被译为日文,对传播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管子
知书房
管子
管仲 著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管子》 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 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
慎子
知书房
慎子
慎到 著
战国慎到撰,一卷。《汉书·艺文志》著录42篇,今存七篇及一些佚文,内容多为法治理论,如云“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大君任法而弗躬”,“官不和亲,法不遗爱”等。 《四部备要》收入一卷之五篇,系明人搜集残缺,重为编次之本。 清有严可均所辑,收入《全上古三代文》;缪荃孙有据明慎懋赏刻本移写之藕香移钞本,此本附补遗、校记,涵芬楼影印并收入《四部丛刊》;马国翰《玉函山房丛书》亦有所辑。
精选书评
知书客828999
奇书,断案之圭臬!久读不厌,常读常新。通篇见人性,细处显天机。衙门里当读,书房里更当读。为官者可取经,为民者能明理。愁肠百结时宜看,清明在躬时也宜看。判案不若知案,知案不如解案。千古讼狱之道,尽在此中矣!字字如刀,剖析世情冷暖;案案似镜,照见人心曲直。读时如入公堂,掩卷犹闻惊堂木响。真乃洗冤录之先声,洗心录之别传也!
折狱龟鉴
知书房
折狱龟鉴
郑克
知书客762912
自三月晦日执卷,至仲夏方竟,阅时已逾两月。郑氏所辑案例千余,然案件始末多为简略,推勘之理亦欠详明,每令人掩卷而惑。其采集虽广,却似泥沙俱下,良莠并呈。所谓"折狱"之术,往往止于皮相,未得肌理,读时不免怅然。至若听讼决狱之要,更觉语焉不详,岂古人治狱之妙,终难尽传耶?壬寅孟夏雨窗漫笔。
折狱龟鉴
知书房
折狱龟鉴
郑克
知书客139817
郑克这本《折狱龟鉴》,读着读着就会让人不禁想问:古人判案怎么就能这么通透?那些看似简单的断案方法,背后全是智慧啊。一个案子翻来覆去琢磨,有时候看得我都着急,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古人查案的执着劲儿吗?每回看到精妙处,都忍不住拍案叫绝。说到底,办案哪有什么秘诀,无非是用心二字罢了。
折狱龟鉴
知书房
折狱龟鉴
郑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