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读完《弟子规》不禁感慨,古人将立身处世的智慧浓缩在这短短千余字中。它把"孝悌谨信"这些基本德行具象化为晨起问安、饮食让座等日常细节,这种将道德规范操作化的尝试确实用心良苦。但细究起来,这种试图用固定行为模板来塑造人格的方式,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中难免捉襟见肘。就像要求现代孩子"路遇长,疾趋揖",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反而可能酿成事故。更值得警惕的是,当行为规范被简化为机械的"对号入座",反而会催生出表面恭顺、内心叛逆的双面人格。我们这代人既要领会传统道德的精神内核,更要明白:真正的人格培养需要的是润物无声的环境熏陶,而非刻板的动作演练。毕竟,发自内心的教养远比形式化的礼节重要得多。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李毓秀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黎靖德  著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编。是朱熹讲学语录的汇集。又名《朱子语录》。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从事讲学,门人对他的讲话和答问各有所记。朱熹死后,门人对这些记录进行汇辑刊刻,有多种版本,详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饶州、池州所刊三种《语录》,徽州、眉州所刊两种《语类》,称为三录二类,同时流行。然互有出入,未尽完善。南宋末年,黎靖德参校以上五种书,除去重复谬误1151条,然后以类相附,名为《语类大全》。分为《理气》、《性理》、《鬼神》、《学》等二十六门,对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均有论述。对《乐》、《礼》、《春秋》、《孝经》、《诗》、《书》、《易》、《四书》也有解说。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史学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资料。该书集中论述了朱熹“理在气先”的世界观,认为“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卷一)。还论证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观点,指出“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卷四)。着重强调“天理人欲之辨”,鼓吹二程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说教,“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卷十二)。书中还有不少辩证法思想,把一分为二表述为一个无穷的过程。还揭示了矛盾对立的普遍性,认为天下之物,“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嘿(默),有动便有静”(卷九十五)。此书内容十分丰富,虽不是朱熹所定,但反映了朱熹学说的“大要”及基本思想。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刘氏传经堂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