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看完了,终于看完了这本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说实话,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会被捧得这么高。 不管这本书在思想史上有多重要,不管伏尔泰被多少人称为启蒙运动的旗手,在我看来,这些书信写得实在太过零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谈论英国政治制度时突然跳到牛顿,刚说完英国宗教宽容又开始比较莎士比亚和法国戏剧。这种写法让我读得特别累,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个思维特别跳跃的人写的日记。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对这本书如此无感?可能最大的问题是时代隔阂吧。一个21世纪的中国人,真的很难对18世纪英国的政治制度产生共鸣。伏尔泰笔下那些对英国议会的赞美,那些关于宗教宽容的论述,在今天看来简直就像是在说另一个星球的事情。更何况,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英国议会制度、君主立宪这些概念早就被分析得透透的了,伏尔泰当时的"新发现"现在看起来就像是在说"1+1=2"一样平常。 这让我想起了读卢梭《社会契约论》时的感觉。都说这是伟大的政治哲学著作,可读起来就是觉得特别隔膜。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至少那本书的系统性更强,读起来更有条理。不过话说回来,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毕竟这些书都是两百多年前写的,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确实不太公平。 最让我困惑的是,伏尔泰在书里对英国的描述简直像在写乌托邦。他把英国的政治制度说得那么完美,把英国的学术自由捧得那么高,可我们都知道,当时的英国远没有那么美好。殖民地压迫、阶级矛盾、妇女地位低下,这些伏尔泰都选择性忽视了吗?这种片面的观察让我觉得特别不真实。就像现在有些人写美国游记,只写纽约的高楼大厦,却对贫民窟视而不见一样。 说到这个,我倒是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经典著作都有这种"造神"的倾向,把某个国家或某种制度理想化。后来读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时也有这种感觉。这些思想家是不是都太着急下结论了?还是说他们看到的只是他们想看到的?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不太感冒,但不得不承认伏尔泰的文笔确实漂亮。那种讽刺中带着幽默的笔调,那种举重若轻的论述方式,确实很有魅力。特别是他描写英国咖啡馆里知识分子辩论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大概就是大师的功力吧,能把枯燥的政治话题写得这么生动。 读完之后我就在想,也许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说了什么,而在于它代表的那种精神。在一个思想禁锢的时代,敢于公开赞美其他国家的制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就像我们现在读某些禁书,内容可能已经过时了,但那种冲破桎梏的精神永远值得敬佩。 最后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某些认知,会不会在两百年后的人看来也特别幼稚可笑?就像我们现在看伏尔泰对英国的描述一样?这么一想,突然觉得读这些"过时"的经典也挺有意思的,至少能让我们保持一点谦卑。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
伏尔泰  著
立即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