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最近重读宗炳的《画山水序》,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个生活在1600多年前的老人,怎么就能把艺术和人生的道理说得这么透彻?年纪渐长,越发觉得古人的智慧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当我读到"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时,不禁停下思考:我们现代人整天忙忙碌碌,到底在追寻什么?宗炳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电脑,却能静下心来观山望水,在自然中参悟人生真谛。这让我想起去年去黄山写生的经历,当时站在迎客松前,忽然明白了什么叫"澄怀味像"——原来真正的艺术创作,首先需要一颗澄明的心。 前两天和一位老画家聊天,他说现在年轻人学画,总想着速成,却忘了观察生活的基本功。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自己以前临摹总是不得要领,原来缺的不是技巧,而是宗炳说的"澄怀"这个前提。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位老画家就像当代的宗炳,他们都在用毕生践行着一个道理:艺术即修行。 我们总说要让孩子学艺术培养气质,报各种培训班,买最好的画具。但当我们给孩子创造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后,他们真的能画出好作品吗?未必。就像宗炳说的"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真正的艺术不在工具,而在心境。 比起昂贵的画材,教会孩子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的能力要珍贵得多。iPad上的绘画软件可以随时更新换代,但对美的感知力和对生命的体悟,却是需要代代相传的财富。这种传承最难的地方在于,它不能靠说教,而要像宗炳那样"卧游"山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记得小时候学画,老师总批评我的素描太死板。那时很不服气,觉得是铅笔不够好的缘故。现在才明白,问题出在我总是急着完成作业,却忘了仔细观察对象。就像宗炳说的"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心不到,手怎么可能到?父亲虽然不懂艺术,但他教会我做事要专注的品格,这比任何绘画技巧都重要。 重读《画山水序》,我忽然懂了宗炳的良苦用心。他写这篇文章,不仅是在讲绘画技法,更是在传授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习古人"澄怀观道"的智慧。也许我们成不了大画家,但若能像宗炳那样,在平凡生活中保持一颗澄明的心,就是最大的成功。 放下书本,我决定这个周末去郊外走走。不是为拍网红打卡照,而是想试试能不能像宗炳那样,在山水间找到内心的平静。毕竟,真正的艺术不在远方,而在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里。
画山水序
画山水序
画山水序
宗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