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古代戏曲写忠孝节义,是为劝善惩恶,教化人心。高则诚的《琵琶记》却写一个负心汉蔡伯喈,抛妻弃子去求功名。这样的故事不仅不能劝善,反而教人学坏。古人写戏是为了让人向善,现在的戏却专写这些背信弃义的事。我看这《琵琶记》就是在宣扬坏风气。 戏里的蔡伯喈为了当官,连父母都不养,妻子都不要。这种人有什么值得写的?古代真正的读书人都知道孝道最重要。比如曾子侍奉父母,冬天先给父母暖被窝,夏天先给父母扇扇子。这才是读书人该学的。现在看《琵琶记》这种戏,写的都是些不忠不孝的事,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更可笑的是最后还让蔡伯喈当了大官,一家团圆。这不就是在告诉人们:只要当了官,做什么坏事都没关系吗?真正的戏曲应该像《窦娥冤》那样,让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到好报。《琵琶记》倒好,完全反着来。 现在的观众看这种戏,不但不觉得蔡伯喈可恶,反而羡慕他能当大官。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种戏就是在教人学坏。古代的好戏曲都在教人孝顺父母、忠于妻子,现在的戏却教人升官发财、抛妻弃子。这样的戏演得越多,社会风气就越坏。
琵琶记
琵琶记
琵琶记
高则诚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