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琵琶记
琵琶记
高则诚

琵琶记

高则诚  

全称《忠孝蔡伯喈琵琶记》,又题《蔡中郎忠孝传》。戏曲。元末明初高明撰。三卷,四十二出。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瑞安(今属浙江)人。生卒年未详。元至正进士,历任处州录事、四明都事、福建行省都事等职。后避居鄞县栎社镇沈氏楼,以词曲自娱。此剧系据宋元旧篇改编而成。写蔡伯喈进京应试,得中状元,丞相府招其为婿。蔡力辞不从,被迫与牛丞相女成婚。其妻赵五娘在家侍奉翁姑,自食糟糠。后因饥荒,二老亡故,五娘求乞进京寻夫。因得牛小姐相助,始得团聚。最后蔡携二妻回乡祭扫父母坟墓,以全忠全孝作结。剧中赵五娘形象颇为动人。京剧《赵五娘》本此。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中,蔡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击死”,高明反其意而求大团圆,变谴责为同情。此剧在明初影响甚大,人谓传奇之有《琵琶记》犹杂剧之有《西厢记》。有元刻巾箱本,明容与堂刻李卓吾评本,毛氏汲古阁《六十种曲》本等数十种版本。又有一八四一年法文译本, 日本亦有多种传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收入明刻本及陆贻典抄本二种。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一九六○年出版钱南扬校注本,末附《高明小传》。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68488
好久没有这样沉浸在一部古典戏曲作品中了,《琵琶记》带给我的感动,像一壶陈年老酒,越品越有滋味。最初是被它"南戏之祖"的名头吸引,没想到翻开后竟读出了现代人最稀缺的生命力。 蔡伯喈这个角色太有意思。以前总以为古人推崇的是愚孝,但看到他被迫辞婚赴考时的挣扎,才明白高明的笔法何其精妙——这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将人置于忠孝两难的真实困境。当他在牛府对月独酌时,那支无端自鸣的琵琶,分明是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隐喻:功名利禄永远替代不了血脉亲情。作为当代职场人,读到"三不从"的段落时,突然理解了什么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最惊艳的是赵五娘这个形象。在我们这个强调女性独立的时代,重新审视她卖发葬亲、琵琶寻夫的举动,竟品出了别样的力量。她不是逆来顺受的弱女子,而是用民间智慧守护着最朴素的价值观。当她在弥陀寺描画公婆遗容时,笔墨间流淌的不是苦情,而是对生命羁绊的庄重承诺。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比现代影视剧里的嚎啕大哭更令人动容。 《琵琶记》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把儒家伦理写活了。牛小姐让嫡的段落,初看像是俗套的大团圆,细想却暗含深意:传统文化中"善"的终极形态,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就像我们现在处理家庭关系,真正的智慧往往在"各退一步"的灰色地带。 读至终卷时突然意识到,这部六百年前的作品,其实早就道破了现代人的困境:在功业与真情之间,在个体追求与家庭责任之间,永远存在着令人心碎的裂隙。但高明给出了温暖的答案——就像琵琶弦上流淌的旋律,生命终会在不完美中找到和谐的韵律。 合上书页,窗外正飘着细雨。突然觉得手中这本泛黄的典籍,就像剧中那面会自鸣的琵琶,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与当代读者的心弦产生了奇妙的共振。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或许就是古典文学最珍贵的馈赠。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09092
在礼教重压下的古代社会,《琵琶记》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令人困惑的矛盾:一边是忠孝节义的神圣光环,一边却是人性本真的黯然失色。蔡伯喈的遭遇让我不禁思考,这种道德说教的意义究竟何在?当一个人被迫在孝道与爱情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时,这样的伦理困境本身就值得商榷。高明笔下的故事,看似在歌颂贞节烈妇,实则暴露出礼教吃人的残酷本质。 最令我困惑的是赵五娘这个角色。她就像是被礼教规训的完美样本,忍辱负重到近乎自虐的程度。吃糠咽菜、卖发葬亲这些情节,与其说是彰显妇德,不如说是对女性生命的无情消耗。但奇怪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我竟会对这个不真实的形象产生某种诡异的感动——这大概就是传统戏曲的魔力所在,它让我们不自觉接受了那些本该质疑的价值观念。 全剧最生动的部分反而是那些未被礼教完全规训的细节:张太公的市井智慧,牛小姐不经意流露的娇嗔,乃至蔡公临终前对儿子复杂的情感。这些缝隙中的人性微光,让我在困惑之余,多少看到了突破道德教条的可能。高明的文笔确实精妙,但越是精妙,越让人为其中被扭曲的生命感到悲哀。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11170
读完《琵琶记》不禁感叹古人真是把人情世故都琢磨透了。蔡伯喈和赵五娘的故事看似简单,却道尽了人性中最真实的挣扎。最打动我的是赵五娘的坚韧,她不是那种只会哭哭啼啼的弱女子,而是能在逆境中保持尊严的强者。古人的智慧在于,他们知道光靠道德说教是不够的,所以用这样生动的故事来教化世人。 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还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现实面前,单纯的道德理想主义往往不堪一击。蔡伯喈的软弱和妥协,恰恰反映了普通人面对权势时的真实心态。但高明之处在于,作者没有一味批判,而是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这比那些高高在上的道德训诫要有说服力得多。 说到底,《琵琶记》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既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又给了我们希望。赵五娘最终获得善报,这不仅是古人对"善有善报"的信念,更是一种处世智慧——在认清现实的同时,依然保持对美好的期待。这种平衡的智慧,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83156
南戏巅峰之作,必读。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51497
情深意浅,徒有其表。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