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87755
2025年08月01日
《西夏书事》以"国之大事,亡史甚于亡国"为鉴,用如椽之笔勾勒出党项王朝二百年的兴衰画卷,将湮没于黄沙的西夏文明从历史的断层中打捞而出,这部以残碑断简重构的王朝史诗,恰似黑水城遗址那尊双头佛,既凝视着契丹铁骑卷起的滚滚烟尘,也倒映着蒙古弯刀上的凛冽寒光。
西夏书事
知书房
西夏书事
吴广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资治通鉴
知书房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著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作者司马光和他的重要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根据大量史料,花19年时间,才把从战国到五代这段错综复杂之历史写成年经事纬之巨著。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汉官六种
知书房
汉官六种
孙星衍 著
10卷。清人孙星衍校辑。包括《汉官》1卷,东汉王隆撰;《汉官解诂》1卷,东汉胡广注;《汉旧仪》(又称《汉官旧仪》)2卷,东汉卫宏撰;《汉官仪》2卷,东汉应劭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或省称《汉官典仪》、《汉官典职》、《汉官典职仪》)1卷,东汉蔡质撰;《汉仪》1卷,吴丁孚撰。以上6种,原书早佚,经孙星衍校辑,收入《平津馆丛书》、《四部备要》等丛书中。其《汉旧仪》上下两卷系采清代武英殿聚珍版所刊《永乐大典》本,孙氏校证后,又别作《补遗》2卷附后。6种之中,《汉旧仪》、《汉官仪》分量最大。《汉旧仪》专载西汉一代,以职官制度为主,兼述皇帝起居、皇后亲蚕、祀典、皇帝诸侯丧葬等杂事。其余5种则仅记两汉官制。此6种书虽已非完篇,但仍不失为探讨两汉官制与礼仪制度之重要资料。
续晋阳秋
知书房
续晋阳秋
檀道鸾 著
南朝宋檀道鸾撰。二十卷。编年体。记述东晋史事。已佚。清黄奭有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有辑本二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南史·檀超传》:超叔父道鸾字万安,国子博士,永嘉太守。有文学,撰《续晋阳秋》二十卷。《史通·杂说篇中》王、檀著书,是晋史之尤劣者,方诸前代,其陆贾、褚先生之此欤。道鸾不揆浅才,好出奇语,所谓欲益反损,求妍更者矣。又刘遗民、曹缵,皆于檀氏《春秋》有传,至于今《晋书》,则了无其名(按道鸾编年书不宜言有传,刘遗民即刘坖之,今《晋书》列隐逸传,《史通》误也)。《隋书·经籍志》:《续晋阳秋》二十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世说·德行篇》注陈仲弓造荀淑,大史奏德星聚事在炎汉,而称道鸾《晋史》,未详其义。《开元占经》所引,则皆日蚀星移之征。《旧唐志》作《注晋阳春秋》,“注”当作“续”,“春”字误增。《新志》作《晋阳秋》,脱“续”字,卷同。
精选书评
知书客984192
在书店翻到《西夏书事》,很多人会关注党项人的崛起与衰落。但我更在意的是李元昊这个人。他建立了西夏,但后来变得残暴多疑。一个英雄变成暴君,这个过程让人思考。历史书上写了很多大事,但这些细节更能让人明白人性的复杂。读历史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为了看懂人心。这本书让我想了很多关于权力和人性的问题。
西夏书事
知书房
西夏书事
吴广成
知书客329976
读《西夏书事》,恍若荒野独行。史笔如刀,偏又模糊不清;往事如烟,似在眼前飘散。想那党项人纵横大漠,最后竟湮没于风沙。我辈读史,究竟为寻求什么?是兴衰之道,还是无常之理?正读似悟,反读更惑。盛世可读以警醒,乱世可读以叹息。能解者自有倚天屠龙之志,不解者徒增沧桑之感。历史如迷途,我们不过是迷途中的行者罢了。
西夏书事
知书房
西夏书事
吴广成
知书客377518
吴广成采辑群书,纂为《西夏书事》,虽不免芜杂,然苦心孤诣,足补史阙。其书搜罗虽广,而抉择未精,使读者如入五里雾中。然细绎之,犹能见其网罗放失之意,掇拾丛残之劳。盖西夏文献凋零,广成独力支撑,使党项遗事不致湮没无闻,虽有小疵,亦足珍惜。后之览者,既叹其劳,复惜其未臻纯粹,然终不能掩其存亡继绝之功也。
西夏书事
知书房
西夏书事
吴广成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