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2984
2025年09月03日
韩彦直《永嘉桔录》三卷,乃两宋间独树一帜之作。其述桔事详赡精审,自栽植之法,至品评之要,无不赅备,真农书之圭臬也。予每展卷,见其辨土宜、记时令,语语皆从实践中来,尤觉可贵。至若文辞雅驯,笔致清隽,更使读者如睹永嘉风物。彦直以贵胄之身,留心稼穑,撰此实用之编,较之当时空谈性理者,其识见固已超然矣。
永嘉桔录
知书房
永嘉桔录
韩彦直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乐论
知书房
乐论
阮籍 著
三国魏阮籍作。《乐论》继承孔子以来儒家的音乐观念。中国古代乐论正统思想的核心是“和”。《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宋代理学家程颐概括的更为明确: “礼只是个序,乐只是个和。”这个“和”并不单指狭义的和谐,它包括音乐的性质,音乐美的标准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等等。而且儒家的论乐总是与礼相提并论的,只有礼乐同施,人与人的关系才能相亲相敬。阮籍在《乐论》中完全继承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孔子只是开个头,并未举出大概,而他却要细加考察。首先他指出“和”是音乐最高的审美标准,也是圣人、先王制乐的准则。只有合于这个标准,才能实现“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在“昔者”与“其后”的比较中,他推出雅乐是“正乐”的范本,因为它“使人无欲,心平气定”,甚至使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最后归结为“圣人之乐,和而已矣”。儒家之所以这样推崇“平和”及雅乐,因为它符合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庸思想;雅乐的内容多以演述文治武功为主,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威。所谓“礼乐正而天下平”,就是要求礼不能逾其制,乐不能失其声,这样才能尊卑有序,定象平心。阮籍甚至认为,礼乐虽然与时俱变,但“和”的准则却不能改,只要“改其名目,变造歌咏”就行了,其结果必然把雅乐引向公式化概念化的死胡同。与雅乐相对立的是淫声,这是传统音乐思想家所摒弃的“邪音”。值得重视的是, 《乐论》正视淫声是衰末之世的音乐, “乐废则淫声作”,而且这种音乐来自现实,题材广泛,为“百姓”所“安服”。 《乐论》说它“取于近物,同于人间;各求其好,恣意所存;闾里之声竞高,永巷之音争先;儿童相聚,以咏富贵,刍牧负戴,以歌贫贱;君臣之职未废,而一人怀万心也。”淫声虽然违背了和的宗旨,其感染力却远远为雅乐所不及。
笔意赞
知书房
笔意赞
王僧虔 著
南齐王僧虔著。王僧虔其祖王珣(字伯远)与王羲之同宗族,多有书法著述,今传有《书赋》、《论书表》、《又论书》、《笔意赞》等几千字。《笔意赞》其文最短,全文不足200百字。然而所论极精,历来脍炙人口。《笔意赞》是书法创作要论。首先立论曰:“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彩与形质论,缘于《淮南子·原道训》,以此为书法审美的原则。
古今书人优劣评
知书房
古今书人优劣评
萧衍 著
《古今书人优劣评》,或作《书评》、《评书》,旧題梁武帝撰。此编唐以前书俱未引及,始见于宋《淳化阁帖》,隋僧智果书,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有武帝《评书》 一卷,又《古今书人优劣》一卷,或即是编,故《宋史•艺文志》据以著录,今详核其文,多与袁昂《书评》相同,袁昂于武帝普通四年,奉勑评古今书,今本《书评》后,尚附载原启,知此书非出于武帝。今本中有为袁评所无者若干条,当为后人附益。宋朱长文辑《墨池編》,取两本会而录之,共得三十七人,《书苑菁华》所录二十八人。
精选书评
知书客531329
韩彦直的《永嘉桔录》以 27 种柑橘的 “身份档案” 为经,以嫁接、护果、贮藏等技术为纬,编织出南宋温州柑橘产业的全景图。书中 “朱栾为砧,接穗向阳” 的嫁接智慧,与 “戴甲护果,避酒存鲜” 的采摘法则,既展现了古代农学的严谨性,又不失 “花时禁喧,恐惊花魂” 的诗意想象。
永嘉桔录
知书房
永嘉桔录
韩彦直
知书客277832
《桔录》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打破了 “雅” 与 “俗” 的界限。韩彦直既记录 “真柑皮薄味珍,食不留滓” 的品鉴标准,又详述 “掘坎藏枝,隔年取鲜” 的贮藏工艺;既引用《禹贡》《山海经》追溯柑橘渊源,又实地考察 “涂泥之地,实大味珍” 的土壤特性。
永嘉桔录
知书房
永嘉桔录
韩彦直
知书客429890
大多数人读《永嘉桔录》只看到栽培技术,我却注意到韩彦直写桔农的艰辛。一个南宋官员能放下身段,深入田间记录农事细节,这在当时很少见。书里没有大道理,只有实实在在的观察。官员写书多为功名,他却认真记录老百姓怎么种桔子。现在看这本书,技术已经过时,但那种踏实做事的态度依然珍贵。
永嘉桔录
知书房
永嘉桔录
韩彦直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