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煮泉小品
知书房
煮泉小品
田艺蘅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7
发表书评
《煮泉小品》这部茶道典籍,蕴藏着明代文人田艺蘅对饮茶之道的精微体悟。其文本结构看似散漫,实则暗藏严谨的章法,如同茶汤表面平静,水下自有乾坤。开篇必先溯源,细数历代名泉,引经据典如数家珍,而后转入烹煮之法,条分缕析,最终归于品鉴之道,层层递进,恰似茶席间先备器、再煎水、后瀹茶的仪轨。
田氏文风甚为独特,既有士大夫的考据癖好,又不失隐居者的闲适意趣。论水质必引陆羽《茶经》,辨火候必援蔡襄《茶录》,字里行间可见其"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执着。尤擅以人喻茶,谓虎跑泉"如伟丈夫",惠山泉"似闺秀",此般拟人笔法,非深谙茶性者不能道。其用词典雅精准,若"蟹眼""鱼鳞"状水沸之态,"松风""涧雪"拟煮茶之声,皆成后世茶人沿用之典。
今人读此,当知其所述不仅关乎饮馔。书中强调"活火""候汤"之要,实为修身养性之法;论"茶候"须"神静心闲",暗合道家守静致虚之旨。余每于深夜展卷,见"若对佳客,当以琴棋书画佐之"之语,辄叹古人饮茶,原是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修为。现代茶席虽器具精良,却少此等精神气象,可谓得鱼忘筌。
最见功力处,在其将琐碎茶事写出哲学意味。记杭州僧人以积雪烹茶,评曰"殊得清寒之趣",此等笔墨,已超越技艺层面,直指茶道真谛——以清净心观照万物。当代茶文化多流于形式,正需返归此类经典,重拾茶中三昧。田氏文末自谦"小品",然字字如茶芽含露,数百年来犹带余香。
泉石之雅趣,无不尽显。清浊之品鉴,真知灼见。纵观田艺蘅一生,饮茶论水可谓独步。甘冽之辨,活死之分,莫不推究,遂成煮泉绝唱。夫茶香氤氲,起于山涧之侧,佳茗成于火候之间,故陆鸿渐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之定评,所有至味都源于对点滴细节的执着追求,所有败笔皆因粗疏大意所致。一泉一茗,尽是林下清谈,高士逸人,共话风月三昧。煮泉小品这部著作,不仅是茶人的枕边秘笈,更是修身养性的玉律金科。每每展卷,总觉清泉在舌,松风在耳,田子之智,令人拍案。此般风雅,非深谙生活三昧者不能道,非胸怀丘壑者不能为,读之如饮冰瓯,涤尽尘俗。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泡茶的时候多看看这本书。以后心烦意乱的时候还会再翻的书。喝茶这件事,说到底是在煮自己的心境。茶汤里映着做人的道理。
水要好,茶才好。山泉水最干净,雨水次之。井水最差。水不清净,泡出来的茶就浑浊。做人也是一样,心地干净,做出来的事才清爽。要是心里藏着算计,做出来的事就会变味。
火候要稳。火太大,茶汤就苦;火太小,茶香出不来。火候刚好,茶汤才有回甘。过日子也是这样,太着急会坏事,太拖沓误事。不紧不慢,该做的事一样不少做。
茶具要干净。茶壶里有陈垢,好茶也变味。人心要常打扫。记着别人的好,忘掉别人的不好。心里不存脏东西,看什么都顺眼。
喝茶要静心。水沸的声音,茶叶舒展的样子,都要用心看。现在的人太忙了,做什么都急。其实慢下来,才能看见好东西。日子过得快,心要静得下来。
茶放久了会凉。趁热喝,味道最好。好事要抓紧做,机会错过就没了。想帮人的时候马上帮,拖来拖去最后谁都不帮。
好茶喝多了也会腻。天天大鱼大肉,不如粗茶淡饭。日子过得太舒服,反而不觉得幸福。吃点苦,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
茶凉了可以再续水。人做错事还有改正的机会。不要因为一次失误就否定自己。重新烧一壶水,又是一杯好茶。
茶叶浮浮沉沉,最后都会沉底。人经历多了就会明白,争来争去没意思。安安静静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茶喝到最后,杯底总有茶叶。人生走到尽头,带不走任何东西。活着的时候多行善,死后留个好名声。
最近心浮气躁的时候翻《煮泉小品》,发现这本书很适合心境不稳的人看。田艺蘅写的这些关于水的文字,平时觉得没什么,但在烦躁时读一读,真的能让心静下来。
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但我们很少真正观察它。作者说水有好坏之分,就像人一样。好的水清澈甘甜,就像心地纯净的人让人觉得舒服。不好的水浑浊苦涩,就像内心杂乱的人让人避之不及。
书中讲怎么选水煮茶,其实也是在教人怎么生活。比如他说山顶的水最好,因为远离尘嚣。这让我想到,人也要经常远离嘈杂,给自己留点清净的时间。又说流动的水比死水好,因为活水不腐。人也是一样,要保持学习和进步,才不会变得僵化。
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对待水的态度。他把水当成有生命的东西,认真研究每一种水的特性。这种专注和细致,正是我们现在最缺的。每天忙忙碌碌,反而忘了静下心来感受身边最简单的事物。
书里还提到古人品水的故事。有人能尝出不同泉水的味道,有人专门收集各地好水。这些事看起来有点傻,但仔细想想,他们是在用全部身心感受生活。我们现在喝什么都差不多,不是水变了,而是我们的感觉变迟钝了。
看完这本书,我开始注意每天喝的水。试着慢下来,感受水的滋味。渐渐地,连带着对其他事情也更有耐心了。有时候工作不顺,就想起书中说的活水不腐的道理,提醒自己不要原地打转,要像水一样保持流动。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