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51389
2025年09月04日
这书简直糟透了!满篇陈腐观念,毫无实用价值。刘劭把人分三六九等那一套,现在看真是可笑至极。所谓的"识人术",不过是给古代统治者服务的工具罢了。里面那些玄乎其玄的理论,放到今天连路边算命的都不如。最烦这种装深沉的所谓"经典",读来浪费时间!
人物志
知书房
人物志
刘劭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世要论
知书房
世要论
桓范 著
一卷。三国魏桓范 (?—249)撰,清马国翰辑。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正始年间官拜大司农,后被司马懿杀死。《隋志》法家有 《政要论》十二卷,《旧唐志》作 《代要论》十卷。在一些著作中引用《世要论》文字时,又称它为 《政要论》、《桓范新书》、《桓范世论》、《桓公世论》、《桓子》、《魏桓范》、《桓范论》、《桓范要集》等。《世要论》是桓范摘抄 《汉书》,结合自己的看法写成的。马国翰从《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文选注》、《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二十七节 《世要论》 内容,合成一卷,定名为 《世要论》。马国翰将其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续四库全书提要》也有介绍。
容斋随笔
知书房
容斋随笔
洪迈 著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年~1202年)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淳熙十四年八月,此书受到宋孝宗亲自赞赏。《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容斋之意是指“室仅容膝的书斋”。《容斋随笔》卷首开宗明义:“余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先后,无复全次,故目之曰随笔。”
凡物流形
知书房
凡物流形
佚名 著
《凡物流形》是1994年发现的战国道家古佚书,是上博简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曹锦炎整理,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甲本第三简背有“(凡)勿(物)流型(形)”四字,故名。《凡物流形》大概作为早期黄老著作,在继承战国南方道家著作《太一生水》所提出“水(流体)为宇宙之母体和载体的命题”之后,继续深化发展太一(水道)思想。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天地》写道:“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修)反德,德至同于初。”这里所谓“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深刻的意识到“流—物—理—形”这个生成序列,而此“形“乃物(物体)与理(规律)的统一。
精选书评
知书客874421
披阅《人物志》,世人多聚焦于刘劭对人才的分类与品评,我却更在意他揭示的识人之难。身处高位者往往偏好与自己相似的人,而排斥异己。这本书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突破个人局限,客观审视他人。你会发现,古今人性相通,识别人才的标准居然如此稳定。这提醒我们,选拔人才时的偏见从未改变,需要时刻警惕。
人物志
知书房
人物志
刘劭
知书客914877
翻开《人物志》,常有人赞叹刘劭识人之明,我却更感慨于那个时代对人性的宽容。书中细数各类人才,不避缺点,反而因材施用。乱世之中,能这样冷静客观地看待人性,实在难得。今天读来,那些分类依然精准,但现代人却总爱贴标签,非黑即白。一本书能流传千年,不仅因为智慧,更因为它对人心的那份体谅。
人物志
知书房
人物志
刘劭
知书客918273
刘劭的《人物志》很多人评价为品鉴人物的经典。我读这本书时,不单关注了识人之术,更在意的是他揭示的人性缺陷。历史上成大事者不少,愿意正视自己弱点的人却稀缺。那些能看透他人短处的人,往往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刘劭却把人的禀赋和局限说得很分明。在三国的乱世中,这种清醒的认识更为可贵。智者既懂得评点他人,也敢于直面自身。
人物志
知书房
人物志
刘劭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