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63191
2025年09月04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洛神赋
知书房
洛神赋
曹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悼亡诗
知书房
悼亡诗
潘岳 著
组诗。共三首。西晋潘岳作。《六臣注文选》张铣说:“悼,痛也。安仁痛妻亡故,赋诗以自宽。”关于这组诗的写作时间,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说:“悼亡之作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是一期已周也。大功去琴瑟,古人未有有丧而赋诗者。”又说:“首云‘僶俛恭朝命’,后云‘改服从朝政’,又云‘投心遵朝命’,谓释服而复出也。当晋时,礼教已坏,然期丧犹解官行服。”今人陈志明《说潘岳的悼亡诗》则认为,三首《悼亡诗》并非作于一时,“只有第三首才是写于丧妻一周年之时,即所谓‘一期已周’,其余两首均作于周年之前”。(见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现在一般认为,这组诗当写于晋惠宗元康九年(299)的秋天,当时作者的妻子去世已经一年。诗中抒写对亡妻的怀念,情意深厚真挚。此组诗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大都以“悼亡”为题。
风赋
知书房
风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后人或疑为伪托。旧题战国时代楚人宋玉撰。见于《文选》卷13。这是一篇巧妙的讽谏性作品,借楚王和宋玉的问答,展开关于“风”的文章。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风,即“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赋)》、 《智(赋)》,宋玉《风(赋)》……,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河东赋
知书房
河东赋
扬雄 著
辞赋名篇。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元延二年(前11)三月,成帝帅群臣,横渡黄河,行幸河东祭祀后土。“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汉书》扬雄“自序”)。天子追踪殷周之墟,遥思尧舜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于是上《河东赋》以劝。此文可分为三段:开段为前引,写暮春谒神于河东,形容车驾旌旗之盛。中段述成帝追观先代遗迹:览介山,思晋文公及介子推;追慕大禹疏决龙门;登历观(山西永济县山名)而望舜之所耕。他将这些遗迹与远处战场陔下(项羽败处)南巢(夏桀败处)相较,认为这些地方均不如河东。于是天子乘翠龙,渡大河,登华山,该地祥云迎,甘雨降,天子遂叱风伯,呵雨师,大致斥令制风制雨。最后一段乃为对天子及汉代的歌功颂德,而这篇赋的结尾不带任何规谏之辞。扬雄自谓此文目的在于劝。然细绎全文,此赋表面上是对王朝汉德的颂扬,实际上寓讽谏于颂扬之中。姚鼐《古文辞类纂》评云:“《上林》之末有游乎六芝之囿及翱翔书圃之语。此文(《河东赋》)法之,借行游为喻,言以天道为车马,以六经为容,行乎帝王之途,何必巡望山川以为观览乎。”全文仿《楚辞》体,亦融合散体之字句。《汉书·扬雄传》所收录之四赋,《文选》仅此篇未录,其由盖因其体裁和文句不特出,此赋或非子云之佳作也。
精选书评
知书客913752
美哉、醉哉、妙哉!《洛神赋》真乃千古绝唱,字字珠玑,句句生香。不论晨昏读,皆能入境;无关老少阅,俱可忘机。欢乐时可品其华美,忧伤时可悟其空灵。少年读得浮想联翩,长者读来回味无穷。此赋如画,更胜丹青;似梦,尤胜真实。习文不如入境,品赋不如化身。待到心神俱醉时,方知何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境界!
洛神赋
知书房
洛神赋
曹植
知书客543927
从六月中旬开始读《洛神赋》,到七月末才读完。文章不长,但我每天只读一小段。曹植写洛水边的女神,句子很美,但意思很深。我反复看那些描写女神容貌的句子,感觉像在梦里一样。他写自己爱慕女神却无法靠近,这种心情我也有过。文章结尾很突然,就像梦醒了一样。整篇赋虽然短,但让人忘不掉。现在想起那些句子,心里还会难受。
洛神赋
知书房
洛神赋
曹植
知书客348727
《洛神赋》表面写洛神之美,实则隐伏着曹植无法言说的痛楚。作为皇室贵族,他才华盖世,却终其一生被兄长压制。文中描绘的洛神越是完美,越显出他的不甘与绝望。他认为自己才华横溢却不得施展,如同指间流走的洛水。帝王家无情,兄弟如陌路。权力之争中,他一直是个局外人。洛神永远可望不可及,就像他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
洛神赋
知书房
洛神赋
曹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