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亡诗
知书房
悼亡诗
潘岳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4
发表书评
说来惭愧,直到而立之年才真正读懂潘岳的《悼亡诗》。以前只觉得它不过是众多悼亡诗中的一首,如今读来却惊觉其中蕴含的生命力如此澎湃。那些被时光打磨千年的文字,竟能跨越时空直击当代人的心灵软肋。
这首诗最震撼我的地方在于,它把死亡写成了生命的延续。潘岳没有沉溺于"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的悲伤,而是用"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这样鲜活的意象,让亡妻以另一种形式永恒存在。这种写法实在太高级了——不是哭天抢地的悲痛,而是将爱人化作天地间的飞鸟,永远翱翔在记忆的晴空。
我特别喜欢诗中"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的描写。表面上写的是自然景物,实则暗喻生命如春风细雨般绵延不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白的哀恸更有力量。就像我外婆常说:"真正的思念不是眼泪,而是把故人的习惯活成自己的日常。"
最让我动容的是结尾处"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的转折。潘岳在极致的悲痛中选择了继续前行,这种克制恰恰彰显了生命的韧性。这让我想起去年公司裁员时,同事老李在失业第二天就去做了志愿者。他说:"活着的人总要替离开的人多看几眼这个世界。"
这首诗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把悼亡写成了对生命的礼赞。那些看似哀伤的词句,实则都在诉说一个真理:死亡不是终点,而被记住的人永远不会真正消失。每次重读,都能获得新的力量——就像诗中的晨霤,在檐角积蓄一整夜,终会在黎明时分绽放成晶莹的水花。
《悼亡诗》中潘岳以清峻之笔写尽丧妻之痛,"望庐思人,入室想所历"的细节刻画尤见深情。昔人谓其"情伤则文自工",此篇实为魏晋悼亡之冠。左思评潘岳"文藻如江",但在这首诗里却罕见地收敛才华,只用白描手法层层递进,反而更显摧心之痛。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的比兴,将文人腔调化入家常悲情,这种交融在六朝诗中堪称独步。后人多仿其体,却难及这种克制的爆发力。
中国古典诗歌长廊中的《悼亡诗》,以潘岳三首为代表作,在悼亡题材中堪称绝唱。这类诗作虽不似《长恨歌》那般篇幅宏大,却因其真挚情感与精炼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据独特地位。每读《悼亡诗》,总觉字字血泪,令人鼻酸。潘岳诗句"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看似平淡,却道尽丧偶之痛,比之李白"床前明月光"的直白,更多了几分欲说还休的隐痛。
古人云"潘才如江",读其悼亡之作方知不虚。诗中对亡妻遗物的描写尤为动人:"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睹物思人之情,溢于言表。最妙在"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二句,遗挂二字用得极好,既见物在人亡之悲,又显伉俪情深。这般文字功力,非亲身经历者不能道,纵使经历者,若无潘岳之才,亦不能道得如此真切。我每读至此处,总不免掩卷长叹,想那潘安仁写下这些诗句时,该是何等肝肠寸断。
潘岳之诗贵在情真。今人作悼亡文字,或流于浮夸,或失之矫饰。而潘诗只如实道来,写晨起之悲,写入室之痛,写四季更迭而悲伤不改。"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十字,胜过千言万语。这般真挚,这般痛切,难怪元好问要说"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潘岳之后,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皆承其余绪,却终不及其字字泣血。
细品《悼亡诗》,更觉古人情感表达之精微。"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比兴手法用得恰到好处。不是直哭其悲,而是借物抒情,这般含蓄,这般深刻,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所在。今人常论诗歌技巧,殊不知最高技巧,便是潘岳这般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读他的诗,不见斧凿痕迹,唯见血泪斑斑。
末尾不禁想起纳兰性德那首"谁念西风独自凉",与潘岳隔空相应。古今悼亡之作虽多,能如潘诗这般感人至深的,实属凤毛麟角。掩卷之际,唯愿世人能懂珍惜眼前人,莫待"子归夜台,犹可追思"之时,空余"长簟竟床空"之叹。
情思之缠绵,无不动容。生死之契阔,尽显其中。细读潘岳悼亡之作,字字血泪可谓至诚。哀思之情,伉俪之谊,无不倾注,遂成千古绝唱。夫情起于微,发于日常之琐,巨痛生于点滴之间,故古人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誓言,所有至深情感都是平凡岁月点滴积累,所有撕心裂肺都是往日甜蜜映照。一词一句,皆自肺腑流出,才子佳人,谱写生死恋歌。这组悼亡诗,不仅是有情人的必读之作,更是感悟生命的明镜。读之令人既痛逝者之不可追,又悟生者当珍惜眼前。潘岳以锦绣文字,将最私密的情感化为永恒的艺术,让我们看到悲痛中孕育的美,泪水中闪烁的光。真正的悼念不是沉溺悲伤,而是让逝者的美好永远活在记忆里。
读《悼亡诗》能让人看到爱情的可贵。诗中描写失去妻子的痛苦,字字都带着思念。作者用简单的句子表达深沉的感情,没有华丽的词藻,反而更打动人。生活里最真挚的情感往往藏在平淡的文字中。
失去亲人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这首诗把这种感受写得具体实在。从起床到入睡,每个细节都让人联想到逝去的爱人。这种描写方式让读者能感同身受。死亡虽然可怕,但留下的回忆是温暖的。
夫妻之情是世上最珍贵的关系之一。诗里提到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似琐碎,却最让人难忘。共同经历的岁月会在记忆里永远闪光。即使天人永隔,曾经的美好也不会消失。
面对死亡的态度很重要。诗中虽然充满悲伤,但也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他把对妻子的怀念化作继续生活的力量。这种态度值得学习。痛苦过后,更要好好活着。
读这样的诗能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它告诉我们珍惜眼前人,善待身边人。感情的深浅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真心相待。死亡教会我们更好地活着。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