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96858
2025年09月04日
在紫禁城的书架上翻检,千年兴衰扑面而来。《资治通鉴》这部大书,常人总叹服司马光的史笔如椽,我却独独感念那些在昏聩中幡然醒悟的帝王。唐太宗闻过则喜,宋仁宗夜半改诏,这些瞬间比任何雄才大略都更动人。权力最易蒙蔽双眼,能在至尊之位保持清醒,实乃人间至难。每读至此,便觉历史长河里闪烁着人性的微光。
资治通鉴
知书房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竹书纪年
知书房
竹书纪年
佚名 著
这是一部编年史书,古版本为13篇,现行本为2卷,系战国时魏国史官所撰。原名《纪年》,又称《古文纪年》或《汲冢纪年》。南朝梁沈约(441—513)附注。约有《沈约集》已著录。《晋书·束晢传》载:太康二年(281)汲郡(河南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墓(或云安釐王墓)得竹书数十车,皆蝌蚪字。经荀勖、束晢等人整理成书,完整的六十八篇,残缺者七篇,共七十五篇。其中有《纪年》十三篇,记黄帝以来至周隐王时编年史。自周幽王后接晋国,晋亡特记魏国。以夏正纪年,记事简短。记事起自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晋事接之,三家分晋后,专述魏事,止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9)。
续晋阳秋
知书房
续晋阳秋
檀道鸾 著
南朝宋檀道鸾撰。二十卷。编年体。记述东晋史事。已佚。清黄奭有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有辑本二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南史·檀超传》:超叔父道鸾字万安,国子博士,永嘉太守。有文学,撰《续晋阳秋》二十卷。《史通·杂说篇中》王、檀著书,是晋史之尤劣者,方诸前代,其陆贾、褚先生之此欤。道鸾不揆浅才,好出奇语,所谓欲益反损,求妍更者矣。又刘遗民、曹缵,皆于檀氏《春秋》有传,至于今《晋书》,则了无其名(按道鸾编年书不宜言有传,刘遗民即刘坖之,今《晋书》列隐逸传,《史通》误也)。《隋书·经籍志》:《续晋阳秋》二十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世说·德行篇》注陈仲弓造荀淑,大史奏德星聚事在炎汉,而称道鸾《晋史》,未详其义。《开元占经》所引,则皆日蚀星移之征。《旧唐志》作《注晋阳春秋》,“注”当作“续”,“春”字误增。《新志》作《晋阳秋》,脱“续”字,卷同。
西夏书事
知书房
西夏书事
吴广成 著
西夏编年体史书。吴广成撰。清道光五年(1825)小岘山房初镌,其后有1935年北平文奎影印本。吴广成,字西斋,江苏青浦人。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一生治史,精于史学,用10年功夫撰写成本书。其撰述尚有《廿二史金石考异》、《明史纪事本末补》、《历朝名臣纪略》、《明遗杂记》等。本书凡42卷,约30万言。广泛搜集唐、宋、辽、金、元诸史,宋人著作、文集及稗官野史中有关党项及西夏史料,采用《通鉴纲目》编年体,参证排比成书。收集唐、宋、辽、金诸史及文集、野史等资料,采用编年体的形式,记叙上起唐中和元年(881)拓拔思恭占据绥银,下至宋绍定四年(1231)西夏亡后其故臣王立之及部分遗民入金止,共300余年西夏的大事。
精选书评
知书客155185
这部史书,真的好。宏大、仔细、真实。可以按月读,可以按年读,可以选读,可以全读。做官应该读,百姓也可以读。聪明人能看懂,普通人也能看懂。失败时要读,成功时也要读。背历史不如懂历史,记历史不如用历史。治国之道,尽在其中。
资治通鉴
知书房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知书客647726
资治通鉴三百余卷,网罗千年治乱兴衰,司马温公以春秋笔法,运高远史识,诚为经世巨制。其叙事详略得宜,论断精警,每于三分讥刺处见得七分温厚,非徒排比史料而已。尤妙在寓褒贬于简策,藏锋锷于柔翰,使暴君权相读之惕然。予每观唐纪安史之乱,未尝不掩卷太息,觉纸上犹带血腥气。后世编年之书汗牛充栋,未有能越此藩篱者。
资治通鉴
知书房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知书客566190
自正月末展卷,至腊月初掩册,历时十阅月方通览全帙。司马君实虽辑历代兴衰,然取舍失当,偏重政事而略民生,详载战伐而疏经济,史家之识何其狭隘也。其论五代十国事,尤多回护之词,秉笔直书之义安在?文辞虽整饬可观,然铺叙过甚,几类官府文书,令读者昏昏欲睡。所谓"资治"之效,不过为帝王作教科书耳。壬寅岁杪墨禅漫记于姑苏城南。
资治通鉴
知书房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