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55188
2025年09月04日
翻阅《翠微先生北征录》,市面上探讨的多是军事思想的精妙,我却格外留意其背后蕴含的政治逻辑。华岳在献策时,既要切中时弊,又须顾及朝廷态度,这般尺度的拿捏最见功力。遗憾的是,书中那些被后世称道的见解,当时大多未能实施。可见理论再高明,若执政者不肯采纳,终究是纸上谈兵。这部兵书之可贵,正在于它如实记录了那个时代文武之间的微妙博弈。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六韬
知书房
六韬
姜子牙 著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相传为姜太公吕望所撰。但据历代学者考证,其书并非殷周时赐的作品,而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写成的。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投笔肤谈
知书房
投笔肤谈
何守法 著
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引》)。本书大体按所述问题在战争指导中所处的地位,次第排列。每篇又分为题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评5部分。 “题解”阐述该篇的主要内容,指明与其他篇的内在联系, “注解”用于解释“原文”,且附有大量战例加以佐证。计上卷《本谋》第一、《家计》第二、《达权》第三、《持衡》第四、《谍间》第五、《敌情》第六;下卷《军势》第七、《兵机》第八、《战形》第九、《方术》第十、《物略》第十一、《地纪》第十二、《天经》第十三。
练兵实纪
知书房
练兵实纪
戚继光 著
中国古代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著名兵书。明代戚继光著,成书于隆庆五年(1571年)。 共9卷,附杂集6卷。现存有明刻本,清代以来有众多的抄本和刻印本,多种丛书亦收录。全书可分为练卒和练将两大部分。正集一至四卷为练伍法、胆气、耳目和手足,侧重单兵训练;五至八卷的场操、行营、野营、战约和杂集中的《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则为营阵训练。通过训练达到“联异为同,聚少成多,合寡为众”, “万人一心,万身一力”,以取得“防身杀贼立功”的实效。该书反映了在当时的作战 对象和火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编制装备的改进,即车、步、骑、辎各营配备较多火器。同时,反映了练兵方法的革新,即训练步兵、骑兵、车兵和铳手、炮手等配合作战,以发挥各种武器的威力。这具有时代的特点。作者认为:“练兵之要,在先练将。”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将官的品德修养,战术和技术修养,以及养兵、练兵、用兵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作者还主张兴办“武庠”,训练将官,并放到实战中锻炼,以培养深谙韬钤的良将。《练兵实纪》总结了明代的练兵经验,且文字通俗,便于官兵“口念心记”,掌握运用,对当时边备修整,保持安宁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后世兵家所重视。
精选书评
知书客984283
奇书,兵家之瑰宝。壮哉、妙哉、绝哉!可通读,可精读,可全看,可挑重点看。斗志昂扬时可看,意志消沉时也可看。将领可获益,小兵也可获益。困顿时要读,得意时也要读。看兵书不如懂兵法,懂兵法不如用兵法。用兵之道!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知书客335028
兵法奇书,军国大计尽在其中!一册在手,如握万里江山。可与《孙子》对读,可与《六韬》并观。意气风发时读之,更添胸中韬略;困顿迷惘时览之,顿觉豁然开朗。文人读之可晓兵机,武人读之可知文理。不是寻常兵书,乃是运筹帷幄之秘籍。排兵布阵如掌上观纹,料敌制胜似镜前白发。常读常新,每阅每得!真乃国之利器,不可轻示于人。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知书客916046
自暮春展卷至仲夏搁笔,凡五阅月而终读《翠微先生北征录》,其间数度掩卷沉思。宋人兵书,理当详载行军布阵之法,然此书偏多空言议论,实操之策反寥寥。每见"择良将""蓄锐气"之语,辄生疑窦:若良将易得,锐气易蓄,何须著书立说?所谓"十二取胜之道",竟似策论应试之文,非实战用兵之法。未知是后人辑录不全,抑或原本即如此玄虚。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