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93443
2025年06月30日
"药食同源,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食疗本草》以精妙的饮食智慧,将日常食材化作治病良方,展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治未病"的至高境界。这部古代食疗经典,不仅是一部实用的健康指南,更是一部充满东方生活哲学的文化瑰宝,它教会我们:最朴素的养生之道,往往藏在每日三餐之中。
食疗本草
知书房
食疗本草
孟诜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濒湖脉学
知书房
濒湖脉学
李时珍 著
《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集验方
知书房
集验方
姚僧垣 著
方书。据《北史》、《周书》姚僧垣传俱为12卷,或云10卷。北周姚僧垣(法卫)撰。本书久佚,原卷目已无从考详。据《外台秘要》,各卷方治大略如下:卷1,治卒心腹痛、中恶、蛊注等病;卷2,治伤寒、天行、温病、黄疸;卷3,治风癫、鬼魅、疟疾;卷4,治肺痿、肺痈、肺气不足、咳喘、奔豚等病;卷5,治虚劳、梦泄、骨热、不眠、小便数多、遗尿、诸淋、小便不利、痰饮等病;卷6,治癥瘕、宿食、哕、疝、胸腹胀满、水肿等病;卷7,治白驳、日月未至欲产等等
金匮要略
知书房
金匮要略
张仲景 著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精选书评
知书客829483
养生之至理,生命之大观!妙哉、神哉、玄哉!可闲时细品,可急时翻览,可清晨诵读,可夜半沉思。富者读之愈贵,贫者读之愈安。病痛缠身当读,体健神清更当读。吃药不如懂药,求医不如知医。高濂此笺,非仅养生之书,实乃性命之镜。每读一遍,便觉皮囊又轻三分,魂灵又重七两。今人常道养生,却不知养心为上,此书正是养心第一妙方!
遵生八笺
知书房
遵生八笺
高濂
知书客507234
荒谬,医书之僵化!迂腐、陈旧、教条!顺看是陈词,倒看是滥调。健康时无用,病重时更无用。名医不屑一顾,庸医奉若圭臬。初学中医不必读,行医多年更不必读。治病不如防病,死读书不如活实践。为何捧着这本腐朽典籍当宝贝?所谓"要略",不过是把简单事说复杂,把明白话讲糊涂。医道岂在书中?笑话!
金匮要略
知书房
金匮要略
张仲景
知书客564326
一部糟粕,所谓医典之毒瘤。苦矣、闷矣、厌矣!打翻汤药理论,糊弄辨证法门。开温补派之源头,流毒后世无穷。初学者误入歧途,老手们都摇头。病急乱投医时害人,养生保健时更害人。纸上谈兵最误事,照本宣科必坏事。误人之书!
景岳全书
知书房
景岳全书
张介宾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