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52497
2025年07月05日
奇书,词学之瑰宝!妙哉、绝哉、神哉!能从头读,能从尾读,能跳着读,能反复读。开心时可以读,难过时也可以读。文豪能受益,小学生也能受益。迷茫时候要读,得意时候也要读。背词典不如懂词,懂词不如品词。品词之道!
词源
知书房
词源
张炎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诗品
知书房
诗品
钟嵘 著
钟嵘著。字仲伟。颍川长社人。生于齐梁时代。该书又名《诗评》。以评名是论作家优劣,以品称是定作家品第。后《诗品》成为定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著作。全书由正文和序文两部分组成。《序》是全书总论,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写作的看法以及对当时诗风的批评。正文分三品论评自两汉至齐梁诗人,每品一卷。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共计一百二十二人。 “略以时代为先后”,对各家逐一品评,论其创作得失及承传关系。虽不乏见地,然强分等第,牵强附会,亦有未当。约成书于南梁天监十二年(513)后。通行有《四部备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陈延杰的注本《诗品注》。
随园诗话
知书房
随园诗话
袁枚 著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升庵诗话
知书房
升庵诗话
杨慎 著
诗话。明人杨慎(1488—1559)撰。十四卷。《升庵诗话》常于词章韵律的考订和诗篇诗句的品鉴中提出一些精辟的理论观点。例如,杨慎称赞王维诗“含不尽之意”、王粲诗“涵蓄蕴藉”、杜牧诗“殊有含蓄”、薛涛诗“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杜甫《赠花卿》诗“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等等,表明他倡导诗须有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意境创造。不满李梦阳、何景明等七子的拟古蹈袭之弊,强调诗歌是诗人的性情之作,“是发诸性情而协于音律,非先协音律而后发性情也”(《李前渠诗引》),重视诗人的才与学。主张向历代诗歌学习,特别是向六朝和唐代优秀诗歌学习,对宋诗也给予了重视和肯定。慎有《古今风谣》已著录。此编向无善本,刻入《升庵文集》为八卷,刻入《升庵外集》为十二卷,有刻入《丹铅总录》为四卷,《函海》又载十二卷及补遗三卷。卷帙异数,各有详略,前后异次,此有彼无。文字之讹,各本皆然。
精选书评
知书客967165
从《词源》里看这些文字,感觉有些内容经不起推敲。这本书讲词的来源,但有些解释显得很勉强。举的例子不够,说明也不清楚。看了几遍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有些词的解释和别的地方说的不一样,不知道哪个是对的。翻了几页就觉得困惑,没有找到有用的东西。书里的说法有时候太简单,有时候又太复杂。读起来不顺畅,理解起来更困难。
词源
知书房
词源
张炎
知书客288858
在词话的堆砌里翻找,论述繁琐,读来费力。张炎的《词源》被捧得极高,很多人只看到他对词律的精研,而我更烦他那种自以为是的态度。他总是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势,把写词说得玄之又玄。其实作词哪有那么多规矩?这种教条式的论述,反而束缚了后人的创作。更可笑的是,他自己晚年词作越发平庸,完全违背了书中标榜的那些理论。
词源
知书房
词源
张炎
知书客357652
张炎的《词源》号称是词学理论名著,但实际价值值得怀疑。书中论词过于琐碎,很多观点缺乏根据,只是主观臆断。他推崇姜夔,贬低其他词人,有明显偏见。理论部分晦涩难懂,实践部分又流于表面。后人称颂这本书,更多是因为张炎的名气,而不是内容本身。这本书在词学史上影响很大,但很多观点已经过时,我们不必盲目接受。
词源
知书房
词源
张炎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