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源
知书房
词源
张炎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9
发表书评
不少人觉得《词源》这本书很难读。其实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古代的词汇系统。《词源》是研究词语来历的书。它记录了很多唐宋时期的日常用语。这些用语在当时就是普通白话。但对我们来说已经变成难懂的古语。
古时候的人说话和现在不一样。他们的常用词经过千年变化,很多已经消失。或者词义发生了改变。比如"妻子"这个词,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只指配偶。这种变化让我们读古书时经常误解。
《词源》的作者张炎是宋朝人。他写这本书时用的都是当时的白话。但因为时代久远,这些白话已经变成古语。就像我们现在看民国时期的白话文,也会觉得有些词句很陌生。
要读懂《词源》需要一些基础知识。首先要知道古代音韵的变化规律。因为很多词语的变化和读音有关。其次要了解唐宋时期的常用词汇。最好先读一些唐宋笔记小说。这些作品里保留了很多当时的日常用语。
宋朝的官话和现在的普通话差别很大。当时开封话是标准音。但现代开封话已经变得完全不同。《词源》里记录的语音现象,需要用中古音的知识来理解。
古人写书都是给同时代人看的。他们不会想到千年后的读者会遇到理解困难。我们今天读《词源》,相当于在学一门新的语言。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词之为物,形声相益,义理相通,故能曲尽人情,妙达物理。"
宋代文人执笔研磨时,大概不会料到他们记录的发音规则会成为现代汉语的基石。《词源》这部成书于语言剧烈演变的年代,用反切法标注了中古汉语的声韵系统。书中的音韵分类方法为今天的方言研究提供了参照系,声母和韵母的搭配规律解释了为什么广东话保留了入声。我们看到普通话里消失的浊音,在吴语区依然鲜活存在。当语言学家用国际音标重构宋代读音,当诗词爱好者发现苏轼作品的押韵秘密,就能理解这部工具书的生命力。那些看似枯燥的音韵表格,其实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语言密码。
"字字有来历,句句有出处"——这部语言学巨著以严谨考据还原了汉语词汇的千年流变,每一页都闪耀着中华文明的语言智慧。
《词源》的体例精简而内容详实,按部首编排,便于检索。每个字头先列反切与直音,再释义,最后引书证。释义简明扼要,书证多采自经史子集,可信度高。然而部分字音标注与今音不合,需对照《广韵》等韵书核实。有些释义过于简略,需参考《说文》等字书补充。书证偶有删节,需核对原书。该书收字丰富,但僻字较少,查冷僻字需用《康熙字典》。引文准确度较高,但个别引文与今本有出入,使用时应当注意。该书版本较多,以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最为通行。使用时要留意不同版本的异文。书后附有检字表,但笔画计算与今法不同,初学者可能不便。该书适合初步了解字义,深入研究需结合其他工具书。
查看更多书评